戚姬夺位悲剧:最宠爱她的刘邦害她最深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的戚姬可以说是下场最悲惨的妃嫔。说到她,人人都说吕雉心狠,其实不尽然,她对低调忍让的薄姬却不薄。

很多时候,一个人所受的惩罚大多是由自取,戚姬的失败和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她自身的缺点。

事情从公元前205年说起。

这一年,汉王刘邦流年不利,在彭城被项羽打败,他领着残余部队跑到山东定陶。

刘邦很色,他很穷的时候要泡妞,打天下很忙的时候要泡妞,被打败了逃命路上还要泡妞。

到了定陶,他就问随从,这地方最漂亮的姑娘是哪个?

随从告诉他,是一个叫戚懿的小姑娘。

戚姬夺位悲剧:最宠爱她的刘邦害她最深

戚懿就是戚姬,其实我不太相信她叫戚懿,因为历史很多有名气,但只记载姓氏的女子,最后都单名懿。但因为很多人叫她戚懿,又没更可信的记载,只好叫她戚懿。

戚姬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人家,估计是因为她天生丽质,家人早早就在她身上寄予厚望,所以她习得一身才艺,舞跳得特别好,会填词作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这样一个大美女,如果嫁到平常的大户人家,定是荣华富贵安妥一生。

可惜的是,她的野心太大了,远远超过她的智商情商和格局。

遇到刘邦这一年,戚姬16岁,刘邦近50岁。心甘情愿跟随这样一个老头子,戚姬显然不是一个满脑子爱情幻想玛丽苏的少女。

美貌发挥了很大效用,在刘邦最后的岁月里,戚姬可是说是独擅专宠。他出征都带着她,在汉宫也独宠她一人。

也许年少的戚姬最开始只是希望享受荣华富贵而已,但宫廷复杂的生活让她的野心和欲望升级了。

到汉宫没多久,戚姬遭遇了吕雉的下马威,当着众人的面,吕雉常给她难堪。其实这很正常,吕雉对宫中每个妃子都不客气,大家都是能躲就躲,躲不了的就把委屈和血往肚里吞。

戚姬不同,她觉得自己是刘邦的最爱,应该是汉宫里最尊贵的女人,皇后算什么,皇帝连看都不看她了,她早该滚到一边凉快去了。

宫中如战场,成王败寇。戚姬决定对吕雉宣战,凭借刘邦的宠爱,把吕雉和太子拉下台,取而代之,让自己的儿子如意成为帝国的王者。

戚姬夺位悲剧:最宠爱她的刘邦害她最深

她先是插手了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婚事。刘邦要给鲁元公主挑附马,叫了一群世家子弟进宫来,命鲁元公主隔帘相亲,公主害羞不敢看,刘邦指着才貌出众的张敖问她好不好,鲁元公主没说话,戚姬从旁插话:公主看上了。这门亲就让戚姬这句话定了下来。

可是,几年以后,刘邦去张敖家,受到隆重欢迎,却指责张敖怠慢了他,将他革去赵王的封号。之后获封赵王的,是戚姬尚年幼的儿子如意。

在戚姬步步进逼的日子里,吕雉曾有一段时间几乎无还手之力,她甚至见不到刘邦。每次刘邦回到后宫就去了戚姬处,吕雉要求见的时候,便被戚姬拦着,用各种理由阻止她见皇帝。

这个时候,刘邦如果要见吕雉也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显然,他更想给戚姬面子,以获得她更高质量的服务。

这其实只是一个居于高位的男人,在某个无关大局的事情的选择,但戚姬太把这个当回事了。

她拉开了夺储位之战。说这是战争的确太抬举了戚姬,因为她的全部筹码就是刘邦,抓住他,让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战术就是每天在床上吹枕边风,让刘邦废刘盈立如意。整个战争,她没团队,没战略战策,没方案步骤。

刘邦答应了,多次在朝堂上提出废长立幼,可是,每次都像投入炸弹一样,让朝臣们群起反对。

而此时的吕雉却在积极的曲线救国,她笼络了朝堂上有份量的大臣,让吕氏家族占据重要岗位,不断培植自己和太子的党羽。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太子将商山四皓(四位当时的名士大儒)纳入门下,这四个人可是刘邦都请不到的。

最后刘邦指着太子和四皓,悲伤地对戚姬说:看吧,太子羽翼已丰,我就是要废他也没有力量了。

戚姬十分绝望,退而求刘邦想办法在他死后保她母子安全。刘邦请周昌保护如意,与他一起去封地。

然而,在刘邦死后,吕雉还是想方设法把戚姬母子杀害了。


戚姬夺位悲剧:最宠爱她的刘邦害她最深


戚姬至死都不明白,在她与吕雉的斗争中,不只是大臣们没有选择她,连刘邦也是明白向她,暗地里选择了吕氏母子。

刘邦临终前,吕雉问他:萧何之后谁来当丞相,刘邦说,曹参。吕雉又问,曹参之后让谁当,刘邦是王陵为相,王平相辅。

这样的问题,戚姬不懂得问,她更无法理解刘邦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政治方面,她和刘邦是无法沟通的。

如此老狐狸的刘邦,他会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交给一个完全不懂政治的女人吗?

说到底,他一次次在朝堂上说要废长立幼,不过是做戏给戚姬看,大臣们的反对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以他的谋略,若真心想换太子,绝对有办法做到。整个夺位过程中,他没教过她培植势力,掌控舆论,只任她横冲直撞。

保护幼子如意之心,刘邦倒是真诚的,他安排的周昌在吕戚相争时,为太子刘盈力争过,吕雉向他下跪称他是恩人。凭此恩情,周昌的确为如意挡过几次灾,无奈吕后杀如意之心太坚决,最终没能阻止悲剧。

不得不说,当年朝堂上周昌“期期艾艾”护太子一幕,应该也是刘邦的安排,先让周昌在吕后处留份恩情,再用这份恩情去保护如意。

也就是说,戚姬母子的结局,刘邦完全猜得到,只是他还是只能选择吕雉。因为戚姬有几斤几两,他看得太清楚了:

这个女人居然以为换个帝国的继承人是他老刘家的家务事,只要他刘邦一个人说了算就行。

她根本不懂,朝堂上多少利益集团在牵制着皇帝,影响着皇权。

她更不懂,如果无法把控局面,登上帝位无异于自找灭亡,那对于刘家将是灭底之灾,而不是牺牲一姬一子那么简单。

往期阅读:

[大明皇后1]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2】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3】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4】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5】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6】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7】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8】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9】马秀英,朱元璋最强大的政治盟友

「大明皇后」有色的不如有情的,有情的不如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