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統治者41



寧靜致遠向前行


本想睡覺了,看到這個話題還是覺得有話想說。

給孩子塑造良好的三觀,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以《弟子規》為指導原則

《弟子規》是我國清代的蒙學教材,全書分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五個方面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它是我國古人集體的智慧,也是育兒的精華體現。其“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tì,同“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就是其精華的高度概括它的主要內容,不僅有利於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告訴孩子如何博愛大眾、熱愛國家等。而且它三字一句,兩句一韻,非常適合孩子從小學起。我現在每天儘量讓娃背幾句!很神奇哦!有次我叫她好幾聲,她忙著看書沒理我,我就走到她跟前說:《三字經》裡說啥來著?父母呼……她笑了笑,積極對上了:應勿懶!我兩都笑了!我也不生氣了,她也知道下次媽媽呼喚她她應該怎樣做了!要在以前,我叫她,她不睬我!你問她聽到沒時,她說她正在看書呢!她的邏輯是我在看書,當然沒空睬你嘍!然後我就一大堆道理對付她,估計她也沒聽懂!因為後面還會再犯!可是現在不用啦,我們在《三字經》裡找到了共同語言,怎麼教孩子孝順父母,怎麼讓孩子積極回應別人!

二、儘早樹立良好的行為規範

“立規矩要趁早”!儘早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特別是自家的規底線儘早讓孩子明瞭最重要!什麼意思呢?就是我你只要不觸犯家規底線,你可以自由成長!最後,給孩子定好家規後一定要執行。不能說:你如果不怎樣,我就不給你吃飯!可是,孩子到吃飯點依然做到餐桌前要吃飯了。你考慮到孩子的健康,算了還是給他吃吧!原諒他這一次算了。那以後出現孩子越來越不聽你的“恐嚇”是不足為奇的。所以違反規則要及時懲罰,但別忘了:規則的制定不能太隨意,甚至不可能實現。

三、父母孩子一視同仁,不要居高臨下的教育孩子

現實中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自己吃的鹽比孩子走的路很多!所以他們總是居高臨下的用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而且大人們還往往對孩子的缺點用“顯微鏡”,對自己的毛病用“老花鏡”。所以建議父母和孩子平等協商,共同遵守定好的的“家規”。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一定是平等的,父母的權威不是通過以強欺弱的打罵實現的!我雖然道理我懂,但有時也會犯刷父母威力的錯誤,但還好,我會經常思考,經常提醒自己踐行!比如為了督促孩子快點吃飯,我規定了家裡誰最後一個吃完飯就刷碗。所以,不管是誰,只要誰最後一個吃完飯都要刷碗。讓孩子“出必告,反必面”,自己也要做到。上班下班要記得跟自己的父母打招呼。有次我忘了,我閨女還提醒我呢!

四、多跟孩子交流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

我 現在大家各自為生活奔波,能夠家人碰到一起的時間好像很少了!早上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有時大人下班回來孩子已經睡覺了!所以,最誇張的是一個星期也難得真的聚到一起!我每次都充分抓住家人的一起吃飯時間!幹什麼呢?聊天!而且是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當然,不要盡聊負面的信息,太可怕的新聞也不要說哦。畢竟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在發表自己看法之前,我會習慣性的問問孩子,問問她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她剛開始不願意說,也不要勉強。但要堅持找她聊,鼓勵她發表觀點,可以培養他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法律遊離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去遺傳基因帶來的性格底色作用外,家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於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體現皆是孩子潛移默化的模仿榜樣。

要想正確樹立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首先要自我審視,認知家長自身的三觀是否正確,孩子三觀樹立的基礎是家長從小的言傳身教,從小生存環境以及社會主流思想道德風氣背景。

從小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以故事形式多接觸,接受民族傳統文化道德思想理念教育,弘揚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忠孝仁義禮智信等民族精神文化靈魂信仰。為孩子成長道路奠定豐富多彩,堅實,牢固的精神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