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文丨曉旭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的當今社會,許多家庭的經濟狀況也越來越富足。比起過去窮養孩子的習慣,很多家庭都開始對孩子進行富養策略。

無論孩子想要什麼父母都會想盡辦法給他,也無論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也正是在這種富養的策略下,很多家長開始回憶窮養的好處。養孩子的風氣再一次從富養變回窮養。

不少家長認為窮養的孩子更吃苦耐勞,更懂得感恩。我身邊不少的父母想法都是如此。本來家境還不錯的家庭,為了教育孩子,硬生生把家裡的所有開支縮減。

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平時不買新玩具,新衣服,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給全家人買新衣服,買的時候還會挑便宜的買。如果平時想穿新衣服,只能靠別人送。家裡平時吃飯吃菜也只挑便宜的,更不要提什麼給別人送禮物,購買一些性價比高並且能提升幸福感的東西。

不僅如此,很多家長還喜歡向孩子“訴苦”,說平時掙錢有多難,家裡條件有多麼不好。這些都是很多家長認為窮養孩子要奉行的策略,不論孩子開不開心,只要讓孩子體會到生活多苦就可以。這樣的“窮養”真的對嗎?

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窮養”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

1.導致孩子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

在家長窮養的思維影響下,孩子會漸漸明白物質的重要性,會漸漸產生能為家裡省一點就省一點的重要性。

平時同學有什麼聚會,他會第一個提出不去。而不去的理由他一定不會說“沒錢”,因為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強,他們不願讓別人因為物質原因看不起自己,所以只能找別的藉口,譬如“今天有事”,“那家店不好”等等……

久而久之,不僅會讓他和朋友們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還會導致孩子說謊成性,漸漸形成自卑的性格。

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2.讓孩子不明白得不償失的道理

省錢在成年人眼中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有時為了省一點打車費選擇騎自行車上班,為了省一點錢去花很多時間挑選便宜的必需品。

然而很多成年人是可以負擔得起這其中消耗的時間,但孩子不一樣。有些孩子深受父母的影響,對價格非常敏感。有時候為了省一點路費換了交通工具,原本可以按時到達學校,但卻因為這一點錢而耽誤了時間。

學校讓買輔導資料,好一點的貴一點的孩子都不會考慮,反而會考慮那些很便宜的,質量卻非常一般。最後在同學面前鬧笑話不說,還有可能會因此耽誤學習。

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3.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更有擔當

窮養下的孩子會比別的孩子更早懂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比別人差在哪裡,就會更早的就追上別人的意識。

很多錦衣玉食的孩子被家裡寵壞了,經常比較唯我獨尊,很少考慮別人的想法。但窮養的孩子不會如此,他們深知自己擁有的財富不多,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在這其中,他們的責任感就會油然而生。

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怎樣的方式才算正確的“窮養”

1.精神窮養,而非物質窮養

不少家長窮養孩子的結果是,錢包越來越鼓,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扁。物質的匱乏加上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因為物質缺乏自信而導致精神上越來越自卑無助。

正確的窮養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不能好吃懶做,不能貪圖享受,在物質上不做過多嚴苛的要求,不能在物質方面委屈孩子。

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2.該省的省,不該省的絕不省

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會模仿家長,省錢購物也是如此。如果家長平時就是一個貪圖便宜,看到價格高絕對不考慮,看到價格低不論好壞直接買下的人,那麼孩子也會受此影響,不僅會變得在購物時不會理性分析,過於摳門小氣,而且還會成為一個貪小便宜的人。

因此父母在帶領孩子購物的時候,就要表現為,如果這個東西我們需要,而且性價比很高,無論多少錢我們都捨得花。但這個東西我們不需要,無論多便宜我們都不買。

3.滿足孩子正面的慾望

孩子想要求知的慾望,孩子想要交友的慾望,能讓孩子開心的慾望,能讓孩子感到心理上的富足的慾望,都屬於正面慾望。家長要學會及時地做判斷,在很多事情上並不應該剝奪孩子的權利。

窮養孩子並沒錯,但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總結

窮養對孩子有一定的好處,但家長應該分清楚什麼是正確的窮養,什麼是過於嚴苛的窮養。否則,錯誤窮養對孩子會造成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讓孩子長時間深陷在自卑中難以自拔。

孩子不是你的二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