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畫荷花的畫家很多,畫得好的卻真不多。


傳統書畫題材中,除了“梅蘭竹菊”四君子,畫得最多的就要是荷花了吧。


據說張大千畫的六尺整張的荷花,在民國期間價值“百金”。達官顯貴們都以家中能懸掛一幅大千先生親筆為平生幸事。


流風所致,附庸風雅之徒趨之若鶩,張大千的荷花成為上層社會彰顯身份的奢侈品“標配”。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張大千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張大千荷花作品


實話實說,我卻一點都不喜歡張大千筆下的荷花。


他筆下的荷花圖雖然設色富麗嬌豔,筆觸生機勃發,造型卻軟糜婀娜,尤其是描繪闊大荷葉的邊緣處,總是攢聚出過多的捲曲弧線,媚態十足,彷彿舞女的裙襬。表現盛開的簇集蓮花瓣時也是過於飽滿豐潤,每每讓我聯想起民國期間貼滿大街小巷的月份牌廣告美女,搔首弄姿,故作矜持,總之無感。


聲明在先,所言只是個人偏好,我和仙去的大千先生素無瓜葛芥蒂,也不是想危言聳聽,這番個人評議沒有主觀敵意,你不想聽,也別和我急赤白臉,嫉惡如仇,笑一笑雲淡風輕,呵呵。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張大千荷花作品


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客觀,只有絕對的主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傾向,無可非議,選擇是個人化的。


如果說藝術是情感的衍生附產品,那通過視覺形象媒介的創造,能夠喚起情感深處的共鳴從而引發對生命價值和自然時空的多維度思考,我覺得,一定是好作品。


這裡面有個“殘酷”的前提——你有沒有被感動和會不會被感動!


其實,“感動”是一種能力,這個因每個人的藝術素養而異,此處不表或不想表,因為這還是一個很專業範疇的問題——說嚴肅較真了,爭議詆譭不斷;說戲謔調侃了,對藝術不尊重,對自己也不尊重。


總之,不想在這上面無聊饒費口舌。


喜歡的畫家還是有的。


近現代的畫家中,我最喜歡兩個人筆下的荷花,一個是周思聰,一個是李老十。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一,都不是專業“花鳥畫家”。


二,都喜歡畫“殘荷”。


兩位先生都已故去多年,今天再看他們的作品,依然讓人感動。藝術的魅力不朽,生命的溫度仍然會通過他們遺留下來的這些作品延綿持久。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周思聰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周思聰荷花作品


在我看來,他們筆下呈現的荷花都是褪去了熾熱青春和蓬勃生命印跡的臨界狀態,一如他們自己的命運人生。


周思聰先生沒有教過我,記得96年我考進中央美院去萬紅西街的新校址報名,一進教學樓大廳就看到一張慘白的訃告貼在佈告欄裡,正是周先生逝去的消息,不禁愕然。雖然和先生從未謀面,她的作品卻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


印象裡,從小學畫時總能看到比我年長18歲的大哥深夜伏案,很虔誠的在一筆筆認真勾摹周先生的人物畫作品。那時我還小,剛剛開始學習繪畫,什麼也不懂,能想明白的就是——能讓我一直崇拜的大哥如此誠服的畫家一定應該是頂尖高手!


稍長一些,在小學語文課本的扉頁上見到了那張著名的《清潔工人的懷念》,配合著語文老師每天課堂上一遍遍朗讀著這篇課文,我不光記住了周總理穿著黑色呢子大衣緊握著清潔工人的大手,也在哥哥的不經意提示下記住了左下角作者“周思聰”的名字。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周思聰《清潔工人的紀念》


再後來,我來到了北京,讀美院附中時,班上有位同班同學是周先生家的親戚,閒聊時也聽聞了不少周先生晚年的生活狀況。忍受類風溼病痛折磨的她那時右手已經變形,無法持筆,為了繼續畫畫,她將筆綁在手腕上,憑藉著非凡的毅力和對藝術的痴心熱愛,在病床畔畫了一批關於荷花的作品。


這批作品很少敷色,以灰雅的淡墨為主,尺幅也不大,小斗方居多。靜靜欣賞,一張張就像先生晚年複雜曲折的心路日誌。透過這些作品,我們能隱隱約約窺到她豐富又孤寂的內心世界,對晚年的周先生而言,世間所有的一切,“燦爛至極,歸於平淡”。


在她的筆下,不再嬌嫩的枯敗荷花隱去了盛夏的飽和色彩,不再鮮豔,不再濃烈,寂寞著,倔強著,扭曲著,隱忍著﹍﹍


她畫的分明就是她自己。


最早聽說李老十這個名字不是他的作品,而是圈內耳聞他有些過於慘烈的人生結尾,每次聊起,大家都是一番唏噓良久,感嘆生命的脆弱無常。


年輕時並不喜歡他古怪苦澀的造型和渾融模糊的色彩,總覺著有信手“塗鴉”之嫌,“創作態度”不夠端正。


和周思聰先生一樣,他也是飽受著病痛的折磨,加之生活中諸多的不如意,年逾不惑就選擇了告別這個世界,成為當時畫壇上大家扼腕的悲劇。


我開始慢慢喜歡他的作品是在大學畢業很多年以後,尤其是人過中年,最為喜歡他畫的荷花。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周思聰荷花作品


有段時間痴心齊白石,買了很多齊老爺子的畫冊來研究。偶然一次翻到了一本薄薄的《李老十畫集》,內頁裡有不少他畫的荷花。咋看之下,有些模仿齊白石用筆的影子,細看品味,旨趣各殊。李老十筆下的荷花模糊了荷花的外在形態,以一種混融交雜的凌亂筆法畫出了荷塘斑駁蒼桑的情緒印象。如果說齊白石的荷花是對生命力的禮讚,那李老十的荷花是對生命消逝的悲憫眷戀,彷彿是他個人悲情人生的折射隱喻。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李老十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李老十荷花作品


古人說:”畫如其人。”,關於這句話,我曾經一度鄙夷不屑,總覺著這是古人酸腐自戀般的牽強附會,對藝術平白套上了道德綁架的無形枷鎖。而現在,我慢慢開始相信古人所言不虛。“畫為心跡”,一個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只要真誠地付諸於畫面本身,它一定會以外在的形式語言表達盡露,無處遁形。


我們被感動,不是因為技法,是技法背後的真情實感。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李老十荷花作品


三年前的一天,深秋雨後,一次畫展間隙,在山東東營郊區的一片萬畝荷塘邊,我第一次畫下了幾張水墨荷花寫生。


一早驅車十幾公里來這裡,是本地的畫友遊說來採集乾枯的蓮蓬,選取造型多姿者歸而插於瓶中觀賞,以增風致雅趣。結果大家都被這片荷塘吸引了,乾脆坐下來開始寫生。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認真觀察和寫生荷花,和以前無數次匆匆一瞥相比,我被眼前這一望無際的荷塘震撼了。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荷塘景色


深秋的季節,空氣清冷了不少,萬物開始凋零,荷塘裡滿是交織盤錯一起的殘花敗葉。偶爾能看到幾朵暗淡了顏色的荷花瓣和寥寥無幾的蔫綠荷葉顯露“生機”,彷彿還在不甘地述說不久前她們曾經的絕代風華。


坐在荷塘侷促的田埂邊上,環顧四周,已然是被無盡的殘花萎葉包圍。我不再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置身其中,畫著畫著,我好像也幻化其間。


彼時的我,腦子裡閃現的全是一張張周思聰和李老十的荷花,彷彿有了某種情緒的參照和感召。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荷塘景色


我畫的很認真。


不經意間,我突然想到李商隱耳熟能詳的名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對應此情此景,真是畫面感十足,一場聽覺和視覺語言的完美交融。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劉筱靜荷塘寫生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荷塘景色


古人吟詠荷花的詩詞不少,大多是讚頌溢美之詞,陽光而美好,我最喜歡的卻還是李商癮這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在《全唐詩》眾多的詩人裡,我獨獨鍾愛李商隱,還是個人偏好吧,不知為什麼,每次讀他筆下的詩句都有一種娓娓敘來的淡淡傷感,不濃烈,也不卑微,就是那樣一種和你不遠不近,幽然孑立,寂寞無言的情緒。


我以為,那是歷經磨難後生命的從容和平靜。


一朵荷花,一個世界,一個人。


——2020.2.1於望京鹿港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劉筱靜荷花作品賞析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殘荷寫生 軟片 50cm×25cm 2016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殘荷寫生 軟片 50cm×50cm 2016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殘荷寫生 軟片 50cm×25cm 2016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殘荷寫生 軟片 50cm×25cm 2016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殘荷寫生 軟片 50cm×25cm 2016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殘荷寫生 軟片 50cm×50cm 2016


藝 術 家 簡 介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劉筱靜

LIU XIAO JING


1976年出生於河南安陽

中央美術學院碩士

獨立藝術家,現居北京


留得殘荷聽雨聲——畫家劉筱靜筆下的荷花情結


極藝

傳 承 藝 術 • 創 造 價 值


極藝是陸豪藝術自媒體,以“傳承藝術,創造價值”為宗旨,提供藝術品展覽、拍賣、投資、收藏、文化交流、數字傳播等服務,創新開拓多種運營模式,實現藝術產品市場化、藝術市場多元化、藝術運營品牌化,致力打造“專業藝術服務平臺”。


諮詢、合作聯繫方式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