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離張若昀

若即若離張若昀

若即若離張若昀

若即若離張若昀

張若昀瘦了。

這是近一個月來,他在社交媒體上又一個被拱上了實時熱度榜第一的標籤。這位青年男演員現在在網絡上擁有超過2600萬粉絲。2019年,他主演的電視劇《慶餘年》一度成為“霸屏爆款”,當下另一個同量級大熱ip 《雪中悍刀行》也即將拍攝完畢蓄勢待發,他另外幾部待播劇也讓粉絲和觀眾持翹首期待狀。但人們似乎除了等待,也再無更多計可施,若想要因為對一個角色的喜愛或對一個演員的好奇而想要了解他更多,也並非易事,因為這就是張若昀。

“割裂感”

“我沒有(特別想要表達什麼)。採訪就是你來問你感興趣的問題,而我的表達,不是通過採訪來實現的......我把採訪只是當聊天。我的輸出完全是在戲劇的產出上......我希望跟觀眾之間維持著一個牆,我肯定會投射我的想法在角色裡,真正的我還是藏在背後的。我喜歡這樣。”

相見伊始,第一個對話的回合,張若昀就畫好了一個圈,說定了規則,就這麼辦了。

然後他主動拋出了談話中的第一個命題。

“我思考過一個算是表演上的哲學問題:‘究竟角色是演員和觀眾之間的橋樑,還是演員是角色跟觀眾之間的橋樑?’這個問題背後的本質是:作為‘演員’身份的 ‘我’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橋樑’了,還是‘我’在試圖通過一個角色傳達思考、觀念等等一系列。”張若昀對此問題的答案是:“兩者皆有之”。

他思考這個問題的時間點是“兩三年前”,因由是更早一些時候“比較大量的曝光”給他帶來的“一定的不適感”。

“我其實出道挺久的,在我被大家看到的角色之前,我已經塑造了很多很多的角色,不免演員就會有一個想法:我還有什麼新的東西可用?我的靈光還有哪部分可以掏出來?”是肢體和表情上的設計嗎?還是什麼其他的技巧?“現在都放下了......我思考這些問題得到的答案是:最終我們是要把自己的靈魂奉獻出一部分的,那麼我們的這個池水是要足夠寬廣。”

若即若離張若昀

若即若離張若昀

高領衫、羊毛開襟夾克 及毛料大衣 均為 Initial

在塑造角色超過了十數年之後,張若昀非常確信的一件事是 :“我已經能在創作中感受到角色和我本人靈魂的交融了。”這份肯定的表象指徵是:他真的開始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由此可以把“想怎麼演”這個過程“跳躍掉了”,“感覺非常自如”。

“割裂感。”這是編劇王倦先生對他自己所創作的《慶餘年》中範閒一角的描述。“他有現代人的思想,所以他面對整個世界的時候帶著很多調侃和諷刺,用一種超然物外的角度。同時他又有少年意氣的一面,故事裡面可以看到情感對他的影響,讓他和這個世界逐漸融合起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自始至終有一個孤獨感。以上這些狀態都是糅合在一起的。”他認為,張若昀最終的演繹讓範閒的這種“割裂”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我覺得他是完美地展現了我腦海中範閒的人物狀態。”

《慶餘年》是王倦第一次與張若昀合作。初見,是在一場飯局上,“張若昀話不算很多”,聊天內容都圍繞劇本和範閒這個人物,“可以看出來他對角色是充滿熱情的,充滿了創作的熱情......整頓飯都在聊人物聊故事, 其他的客套話基本沒有說過。”

“瞎聊聊”

若即若離張若昀

毛料大衣 Giorgio Armani

高領毛衣及長褲均為 +J Uniqlo 運動鞋 Under Armour

《慶餘年》和範閒在2019年成為了內地影視劇作中被高度討論的一部作品,張若昀因為這部戲也再度夯實了他在業內的實力和口碑。

但好戲並不常有,理想的創造狀態也常常是可遇不可求 。張若昀分得清何為理想,何 為現實。出道十餘年來,他經歷過的好好歹歹,皆為養分。

“(一路走來的創作過程)當然不是很順。有的時候你能感覺到這個角色在跟你說話,他要通過你的嘴把這些話說出去;有的時候你是在強行為他找話說。因為劇作水平是有高下的,有的劇本寫得很好,觀眾會看到一個人物是活著的,在輸出;但有的時候 ,是真的,劇作給我們的東西就是一個‘空殼’。”

那怎麼辦?

“那你只能強行讓他活過來。”

如果只是一個“空殼”,你又為什麼要接呢?

“我們做不到純粹的藝術人生,除了對藝術保有追求外,這也是一份工作,我只能馬不停蹄地一部接一部拍戲,在每一部裡面做藝術的選擇。”

為什麼不能停下來,然後只是去選你真正喜歡的東西呢?

“因為我不能失業。”

他說的這些現實,你找不到什麼理由去反駁。但他又不是咄咄逼人的,他很溫和,身體語言也不是對抗或封閉的。他在談論現實的時候儼然就是一個沒有過多思慮的“打工人”,但他說起“藝術”,又充滿著持重的通透。

在接演《慶餘年》之前,張若昀將此前創作、工作中收集到的分別來自三位前輩的教誨融貫於一體。

“三個概念沒有高下之分。其中一個是說:表演最終的呈現是生理反應。第二個是說 :表演是一場遊戲。第三個是說:表演是一個修行。”他覺得三種說法都對的,“用遊戲的方式做出生理反應也是一場修行”。他把三個觀念結合起來了。

你真的愛聊這些嗎?——我認真地感到疑惑。

“聊表演嗎?我挺愛跟人聊的呀。”張若昀一臉坦蕩。“無非是要看你問到多深,我就在這個層面說得多深。因為我覺得這個(表演)反而是我們唯一能聊的事,就是如果我還說我不愛聊表演的話,那我還有什麼東西是在採訪的時候可以聊的?那就太無聊了。”

“又冷靜又熱血”

若即若離張若昀

皮革大衣、高領毛衣 及長褲 均為 Hermès

“嚴肅”——這是王倦在見到張若昀之前對他的印象,“總感覺這個人好像不太愛多說話。”接觸之後發現,他確實會“比較經常聊到一些哲理的、有老藝術家心態的東西,想得比較深刻,但他的聊法不是那種無趣的,他有一種幽默感,腦部思維發散比較廣,反應很快,這可能和他知識儲備比較豐富有關。”

同為演員的劉昊然是圈中張若昀的摯友。他說自己和劉昊然是“忘年交”——我把這個描述轉述給劉昊然,他笑道 :“沒錯兒,畢竟我是他(張若昀)‘長輩’。”

兩個人在相識的數年間,一道喝了很多頓酒、在數次活動中相遇、分享了很多彼此收到的劇本,一起談了很多很多話......劉昊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感覺,“張若昀像一個讀書人,他身上帶著一種比較濃郁的奇怪的感覺,就感覺他像是從小在一個全都是書的環境下成長的,讓書墨氣養起來的一個人,飽讀詩書,可是在和他相處的一瞬間,你又會覺得他特搞笑,一個特別‘不正經’、 ‘不靠譜’的人。”

採訪時問張若昀,會不會每次在拍攝現場都會與導演有討論,他就曾這樣回答這個問題:“會討論,甚至有時候會有爭執,每個戲都會有爭執,有的時候爭執多,有的時候爭執少。但是完全沒爭執,你說導演跟演員一直尿到一條褲子裡,這也未必是一個特別好的事,沒有碰撞了嘛,對吧?”

“他身上有一種若即若離、若隱若現的感覺。”劉昊然說。

若即若離張若昀

“又冷靜又熱血”,這是張若昀帶給王倦的直感—— 又是一對矛盾的和諧體。他能明顯在談話和合作中感受到張若昀對自己的高要求,還有對未來的展望和規劃, “他不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對藝術的追求和考慮也很多,可是他又不是隻有期待,他還有擔憂,自己的藝術追求會不會遇到挫折......”

王倦記得張若昀曾經向自己表達過他內心的“理想國”:“比較簡單地說,就是(他)希望自己拋開所有的束縛,認認真真做一個好的演員,不被其他的因素影響......就是可以全心全力地去塑造自己的角色。”王倦說,就目前看,他在朝這個方向前進,但一切最終會達成到怎樣的程度,還需要時間的印證與檢驗。

“時間”——在與張若昀的對話中,他也主動提出了 這個詞。這個話題其實出現在了我提前設置的問題裡,“我一直等著你問,但是你還沒問,我就先說了吧。你問我現在有沒有時不我待的感覺。我現在基本上就是時不我待的感覺。我認為我現在在一個思考和體能和精神狀態的巔峰期,尤其是記憶力的高峰時期,很多演員最後是被記憶力所打敗的。如果我記不住詞,還總在想詞的話,心中的雜念不是一下全上來了嗎?所以我希望在自己的巔峰狀態,完成更多合適的呈現。”

他這番表達也與曾經給過劉昊然的一個建議不謀而合。

劉昊然記得,那是前幾年在自己塑造完成了一個體量甚大的作品之後,張若昀曾向他亮出了自己的“諍友”體質:“當時張若昀本能地會覺得說那個故事和那個角色對我來說,有點太過於沉重了,他覺得我當時那個年齡塑造這樣的角色,也算是有點過早了,他反而覺得應該在合適的時候,做適合當時的體力狀態和精神狀態的選擇。”

“我們做這件事情,就是希望在最好的時候拿出最好的東西來。”張若昀以為這是不需要再多討論的一 種真理。

他更傾向於用另外一種說法來解釋他的觀念 :“我喜歡的一個說法是,我們最終自我評價的時候是:有沒有對得起自己天賦所能支撐的上限。”

期待某一刻被瞭解的瞬間

若即若離張若昀

高領毛衣及威爾士格紋大衣 均為 Loro Piana

“對歲月的不確定性”,這是王倦所感知到的存在於張若昀身上唯一可以被稱為“困惑”的一樣東西,“他不知道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自己還是不是‘我’曾經想堅持的那個人。”

但眼下的張若昀還未感受到什麼極端明顯的“痛苦”或“矛盾”。

“我挺自恰的,就是有矛盾,也在我的想法體系裡, 沒什麼痛苦的。但並不是說我的生活中就沒煩惱,甚至可能有很大的煩惱、焦慮,但是我沒覺得我做錯事,我沒有那種自責感。”

曾經很多次,張若昀在社交網絡上自由且公開地表達自己於生活中的種種感受,甚至毫無掛礙地向自己的太太表達愛意,云云。

問他,是否會介意這般屬於“張若昀”的表達日後會影響觀眾對他所塑造的角色的認識。

“也許會有影響。但是我如果說(我塑造的)角色立得住的話,就不懼怕這個影響。因為那個(表達)也是真實的,我沒有做錯什麼。我說句我想說的話,算嗎?我有時候發那些,只是因為我想說了,就這樣。”

他不迴避任何問題,有必要的話,會一語直中要害,不兜無謂的圈子。但這反而會給交流者帶來另外一重“迷惑”。我向張若昀坦承我的困擾:“我不知道該怎麼描述你, 即使我們談論了這麼多,我依舊感覺無從下筆,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在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我好像更模糊了。”

“挺好,雖然你的本意是你的困惑,但是我聽著感覺簡直像是吹捧。”張若昀把腿放到沙發椅裡,忽而放鬆下來,他顯然對這個話題充滿了興趣。

“你想啊,有很多演員都會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保持神秘感,對吧?就是,我怎麼少說點兒,讓人感覺神秘。其實我贊同這個觀點。但你看,我都已經覺得掏心掏肺給你說這麼多了,你還是覺得一頭霧水,我覺得這不就天生的神秘感嗎?這挺好。”

後來我把這個問題拿到王倦面前,他的解釋是 :“他可能回答問題的時候太實誠了。因為人特別複雜,他把每一個問題都向自己最真實的方向回答,你會發現人的觀點好像有的時候還互相矛盾,有的時候走的兩條路。”

若即若離張若昀

高領毛衣、羊絨飛行員夾克、羊絨大衣

抽繩運動長褲及運動鞋 均為 Loro Piana

劉昊然則說,張若昀給出的真實,其實是有選擇性的。無論是在面對公眾時,還是在與朋友相交中。他也是無意間有一次在熱搜上看到張若昀嘴邊有一個小洞才知道 ,張 若昀曾經“年少輕狂的時候打過唇釘” 。“我跟他認識非常久,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我一下子就說 : 我的天,這好像跟我認識的他不太一樣。我沒有辦法想象到他在高中的時候打著唇釘,留著長頭髮,然後彈著吉他唱搖滾的樣子,我沒有辦法想象。”但是他知道了這件事也就是“知道了”而已,沒有再去向自己的這位好朋友多過問什麼,“他想跟我說的事他自然會說,他不想說的,我也不會去刻意追問。”

張若昀在我們談話快要結束的時候說出了另外一個“真理”:“沒有人能徹底瞭解另一個人......尤其是在我按心所想所做的時候,別人更難描述你了。人被‘標籤化’之後是好描述的,但如果一個人一直在撕標籤的話, 就會更難被描述了。可是你想,撕標籤的人生才是真實的啊......所以你給我一個很好的思考,越真實的東西看上去越不真實,這一切太荒誕了。”

你期待被人真正瞭解嗎? “我期待某一刻被瞭解的瞬間,但我不會讓某一個人終極瞭解我,那樣他們會失望的。”

若即若離張若昀

攝影 範欣

造型 ANSON CHEN

採訪/撰文 呂彥妮

編輯 CHRIS WU

化妝 Zhu@DDJ Studio

髮型 賀志國

製片 張力中

時裝助理 Lee、Eva Kim

若即若離張若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