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生態環保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到陝西考察,首站就是秦嶺。他強調,陝西要深刻吸取秦嶺違建別墅問題的教訓,痛定思痛,警鐘長鳴,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決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幹大事者,要有大胸懷、大格局,才能成大事。生態環境保護是中央高度關注的“國之大者”,是一項需要長期抓好的大事。抓生態環境保護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就要有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的格局。


生態環保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終體現在環境質量的改善上。因此,我們要做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要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環境治理需要內外兼修,既要重視治標,更要著力治本;既要把錢花在“明”處,更要捨得在“暗”處投入。只有把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了,環境質量改善才能是穩定的、持續的。有些地方喜歡做領導看得到的形象工程,但是對“暗處”的工作卻捨不得下力氣。比如,汙水處理廠建得很漂亮,但是地下管網建設卻跟不上,導致汙水處理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河道兩邊修路種樹,美景一片,但沿岸企業的汙染治理卻不徹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短期或許有效,長期來講作用並不大。


抓生態環境保護要有自己栽樹讓後人乘涼的境界,不能有吃虧思想,既做好眼前能夠見效的事情,還要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的特點,有的工作能夠很快見到效果,有的則需要久久為功。特別是當前環境治理已經進入攻堅期,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常抓不懈才能解決。如果領導幹部都只盯著眼前能夠見效的工作,拈輕怕重,不願意觸碰需要花費很大精力才能解決的難題,最終會導致一些問題積重難返。因此,抓生態環境保護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一任接著一任幹,以接力跑的方式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藍圖。


抓生態環境保護要提高站位,胸懷全局,著眼長遠,不要侷限於一時一地的得失。在秦嶺牛背梁,習近平總書記說,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總書記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秦嶺,還適用於三江源、祁連山以及長江、黃河等重要生態環保地區。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質量好壞,不僅僅事關本地的生存與發展,而且影響上下游、左右鄰的生存與發展。抓生態環境保護要衝破狹隘的利益觀,不光要考慮本地,還要放眼整個區域流域乃至全國;不僅要考慮當下發展,還要考慮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還強調,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


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具體到秦嶺生態保護、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都是“國之大者”。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對此要做到胸中有數,要用實際行動、實在成效體現對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視,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