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提到阿Q,大家都知道,他是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頭上生著癩瘡疤 ,無家無業、無名無姓,晚上住土穀祠,白天給人賣苦力的窮苦短工。

他有一套出名的“精神勝利法”,也就是妄尊自大,自欺欺人的自我麻痺之法。

他被人打了,卻在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別人知道他有這個精神勝利法後再打他都會逼他自己罵自己,他乖乖地罵了之後卻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因此很滿意。

當他押牌寶好不容易贏了錢卻又弄丟了之後,他用右手打了自己兩個嘴巴,不久之後就覺得自己打的是另一個人了,於是又心滿意足了。

阿Q自己本身混的並不好,但卻輕視周圍的所有人,自我感覺良好。他的精神勝利法很奏效,即使活得很艱難仍然可以自得其樂。


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在當時那個被壓迫被剝削的時代,阿Q是未覺醒的典型代表,作者期望通過這個人物典型喚醒昏睡的人們。然而在現代,人們往往活得太清楚了,面對各種壓力常常會不開心、悲傷、焦慮、抑鬱。這個時候,我想說,不妨來點兒阿Q精神吧!

阿Q精神並非完全不可取,他也有其可貴的一面,那就是內心的豁達大度。遇上不順心的事,找個理由,讓自己開心起來,不至於因為心理壓力得不到正確的疏導而做出過激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林肯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有一次,一位議員當著很多人的面羞辱了他。

林肯羞憤難堪,回到家後連飯也吃不下,於是,他就攤開信紙,給那位羞辱自己的議員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在信中林肯用盡了所有尖酸刻薄的詞語,把對方罵得一無是處、狗血淋頭。

寫完信以後,他就安然地上床呼呼大睡。

第二天早上,林肯的下屬要幫他將這封信寄出去,林肯卻將信給撕掉了。

看著下屬不解的眼神,林肯笑著解釋:

“我在寫信的過程中已經出了氣,何必把它寄出去?”

在這裡,林肯在信中罵議員的做法,不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嗎?

適當的運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可以將我們的心態調整到合適的、舒適的狀態。從而以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紛紛擾擾。


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近年來,我們不斷的在新聞報道上看到各種悲劇。有的是因為貸款還不上,有的是因為夫妻爭吵,有的是因為工作上的壓力……總之,就是一時之間覺得自己走進了絕境,再也活不下去了,於是便走上了不歸路。

他們沒有轉變一下思維,如果他們能像阿Q一樣,暫時地麻痺一下自己,或許後面做出的選擇就會不一樣,他們的親人也就不會承受那麼大的傷痛。

人生的路很長,在這條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不如意的事情。

投資的時候,股市漲漲停停,每天心情如過山車一樣,可能剛丟進去幾萬,轉瞬就沒了。

工作的時候一不小心出了差錯,老闆對你破口大罵。

孩子正在青春期,叛逆、不聽你的話,處處跟你做對。

妻子怪你結婚紀念日沒有給她買禮物從而大發脾氣,和你冷戰。

買房還貸款的時候,工作丟了,沒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創業失敗了,好不容易積攢的家業一時之間沒有了。

合作伙伴捲款跑了。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如果我們每一件事情都斤斤計較,事事較真,那未免活的太痛苦了。說不定哪天一個大打擊,就承受不了了。

適當的運用點兒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自己心裡不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生活中沒有什麼坎兒是過不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