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最怕的是這一點

一位崩潰的媽媽跟我講:我竭盡所能去愛我的兒子,自己買兩百塊錢的衣服都捨不得,我的孩子只要想買,只要我手裡有錢,五百一千我都會買。

可是他一點都不懂事都不知道感恩,昨天還罵我,甚至還想動手打我!

我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她兒子的行為確實讓人感覺很氣憤。

可是,我們不禁想問,到底發生了什麼,兒子才會變成這樣

親子溝通,最怕的是這一點

我安撫好媽媽,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是——媽媽(自述)自己脾氣比較急,如果有什麼事情兒子沒有做到或者不配合就會罵或打,打的時候,手頭有什麼東西,就會撈過去扔。雖然很多時候並沒有扔到孩子或者傷著孩子,但孩子往往會特別的憤怒。

之前兒子都是黑著臉擰著不說話。

從去年開始,14歲快一米七的兒子,脾氣越來越大。

再加上這次疫情下,宅家很久,矛盾不斷升級,最終導致了兒子也開始罵髒話,對媽媽推推搡搡。

我讓媽媽試著去體會兒子的心情。

媽媽說,我也知道,可能我脾氣不好讓他不好受。但再怎麼樣,他也不能罵我“賤”“王八蛋”這些難聽的髒話呀?更不能打我呀!

難道他只看到我的不好,卻看不到,我對他的好嗎?

我問媽媽: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表現怎麼樣?

媽媽說:心情好的時候,倒是挺乖的,也能夠體諒媽媽。

那就證明孩子看到了媽媽的好,只是在著急憤怒的時候,不自覺地,用媽媽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媽媽——也就是說,孩子言行舉止,是媽媽親自示範教學的。


親子溝通,最怕的是這一點

親子溝通,最可怕的誤區,就在這裡。

父母跟孩子互動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孩子怎麼與他人溝通,而父母,卻並不知道,或者不以為然。

比如有位家長說,我兒子,我說什麼他都不聽,還頂嘴。

我就跟兒子講:我不管你了!你愛怎麼怎麼滴!從今以後你自個兒管自己吧,你反正牛逼得很!

兒子說什麼問什麼,我都不理他!他最近反而老實多了!

是的,兒子確實會變得聽話一些

因為他害怕媽媽真的不管(不愛)他。

孩子最應該學習的——如何與他人積極友好的溝通——父母忽視了,孩子也不知道,要怎麼做?要從哪裡學?

他學會的——是害怕,是順從;是用冷漠,用不理睬,去威脅別人聽話!

所以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也就意味著:父母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都是在教孩子。


親子溝通,最怕的是這一點

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須謹言慎行。

可怕的是,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孩子是我生的,在自己孩子面前要注意什麼?

我對孩子那麼好,就是有一點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吧?

事實上恰恰相反,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不願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安全釋放情緒的個體,或者可以隨意隨意對待的個體,偶爾幾次可能沒多大關係;但長期以往,孩子在環境浸淫下,不自主的把父母所有好的不好的吸收到腦海裡。

那麼,有朝一日,孩子有自主能力的時候,可以有力量表達自我的時候,只要遇到壓力遇到困境,他們也會用父母曾經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或者是父母。

因為,語言與行為的暴力,會像鋼針一樣,刺痛人的心靈,對孩子的心靈傷害非常大。

且因為過於疼痛,而像烙印一樣刻在孩子心中,當他們遇到類似事件或者壓力困境時,這些疼痛就會跳出來,尋求機會發洩——向內,攻擊自己,向外,攻擊他人。

所有的傷痛,都會灼傷人。

作為孩子身邊最親密接觸時間最長的人,父母管理情緒的方式,認知理念,行為模式,無時無刻都在影響孩子,都是在教孩子怎麼做!

父母要意識到:對孩子,言辭懇切,是為教;手把手示範,是為教;不管不顧,是為教;不理不睬,是為教;非打即罵,更是為教——父母怎麼教,孩子就會怎麼學!


親子溝通,最怕的是這一點

那麼,父母究竟可以怎麼做?

首先,要明瞭:親子溝通的目標是什麼?

拉近父母子女間的心理距離,增進父母和孩子的瞭解。

而不是讓孩子一定聽父母的,那是控制命令,不是溝通。

其次,把孩子當朋友,尊重平等的溝通,可以用以下句式:

“我看到……(陳述事實),

我感覺……(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希望……(孩子配合的行為),可以嗎?”

比如孩子脾氣急,說話衝,可以說:孩子,我看到你剛才很生氣,說的話也比較硬,媽媽感覺很不舒服,覺得你沒有尊重我,我希望,你跟媽媽說話的時候,可以言辭更委婉禮貌些,可以嗎?

最後,父母要有耐心,做正面示範,做良性溝通,而後,孩子在春風化雨下,心花漸開。

教育,只能是影響,只能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