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最怕的是这一点

一位崩溃的妈妈跟我讲:我竭尽所能去爱我的儿子,自己买两百块钱的衣服都舍不得,我的孩子只要想买,只要我手里有钱,五百一千我都会买。

可是他一点都不懂事都不知道感恩,昨天还骂我,甚至还想动手打我!

我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她儿子的行为确实让人感觉很气愤。

可是,我们不禁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儿子才会变成这样

亲子沟通,最怕的是这一点

我安抚好妈妈,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是——妈妈(自述)自己脾气比较急,如果有什么事情儿子没有做到或者不配合就会骂或打,打的时候,手头有什么东西,就会捞过去扔。虽然很多时候并没有扔到孩子或者伤着孩子,但孩子往往会特别的愤怒。

之前儿子都是黑着脸拧着不说话。

从去年开始,14岁快一米七的儿子,脾气越来越大。

再加上这次疫情下,宅家很久,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儿子也开始骂脏话,对妈妈推推搡搡。

我让妈妈试着去体会儿子的心情。

妈妈说,我也知道,可能我脾气不好让他不好受。但再怎么样,他也不能骂我“贱”“王八蛋”这些难听的脏话呀?更不能打我呀!

难道他只看到我的不好,却看不到,我对他的好吗?

我问妈妈: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表现怎么样?

妈妈说:心情好的时候,倒是挺乖的,也能够体谅妈妈。

那就证明孩子看到了妈妈的好,只是在着急愤怒的时候,不自觉地,用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妈妈——也就是说,孩子言行举止,是妈妈亲自示范教学的。


亲子沟通,最怕的是这一点

亲子沟通,最可怕的误区,就在这里。

父母跟孩子互动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孩子怎么与他人沟通,而父母,却并不知道,或者不以为然。

比如有位家长说,我儿子,我说什么他都不听,还顶嘴。

我就跟儿子讲:我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怎么滴!从今以后你自个儿管自己吧,你反正牛逼得很!

儿子说什么问什么,我都不理他!他最近反而老实多了!

是的,儿子确实会变得听话一些

因为他害怕妈妈真的不管(不爱)他。

孩子最应该学习的——如何与他人积极友好的沟通——父母忽视了,孩子也不知道,要怎么做?要从哪里学?

他学会的——是害怕,是顺从;是用冷漠,用不理睬,去威胁别人听话!

所以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也就意味着:父母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都是在教孩子。


亲子沟通,最怕的是这一点

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谨言慎行。

可怕的是,绝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是我生的,在自己孩子面前要注意什么?

我对孩子那么好,就是有一点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事实上恰恰相反,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不愿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安全释放情绪的个体,或者可以随意随意对待的个体,偶尔几次可能没多大关系;但长期以往,孩子在环境浸淫下,不自主的把父母所有好的不好的吸收到脑海里。

那么,有朝一日,孩子有自主能力的时候,可以有力量表达自我的时候,只要遇到压力遇到困境,他们也会用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或者是父母。

因为,语言与行为的暴力,会像钢针一样,刺痛人的心灵,对孩子的心灵伤害非常大。

且因为过于疼痛,而像烙印一样刻在孩子心中,当他们遇到类似事件或者压力困境时,这些疼痛就会跳出来,寻求机会发泄——向内,攻击自己,向外,攻击他人。

所有的伤痛,都会灼伤人。

作为孩子身边最亲密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管理情绪的方式,认知理念,行为模式,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孩子,都是在教孩子怎么做!

父母要意识到:对孩子,言辞恳切,是为教;手把手示范,是为教;不管不顾,是为教;不理不睬,是为教;非打即骂,更是为教——父母怎么教,孩子就会怎么学!


亲子沟通,最怕的是这一点

那么,父母究竟可以怎么做?

首先,要明了:亲子沟通的目标是什么?

拉近父母子女间的心理距离,增进父母和孩子的了解。

而不是让孩子一定听父母的,那是控制命令,不是沟通。

其次,把孩子当朋友,尊重平等的沟通,可以用以下句式:

“我看到……(陈述事实),

我感觉……(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希望……(孩子配合的行为),可以吗?”

比如孩子脾气急,说话冲,可以说:孩子,我看到你刚才很生气,说的话也比较硬,妈妈感觉很不舒服,觉得你没有尊重我,我希望,你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可以言辞更委婉礼貌些,可以吗?

最后,父母要有耐心,做正面示范,做良性沟通,而后,孩子在春风化雨下,心花渐开。

教育,只能是影响,只能慢慢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