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四個著重加強貝類等水產品安全監管

(魏清心 範豔豔 記者 張文章)近日,福建省莆田南日島、泉州惠安部分海域發生赤潮,貝類等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加大。為保障市民群眾飲食安全,阻斷受汙染水產品流入餐桌,4月下旬來,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上,立足“四個著重”加強貝類等水產品食品安全監管。

速度上著重“快”。4月23日晚,海滄區市場監管局立即進行線上宣傳督促,通過微信監管群、微信公眾號廣泛宣傳,提醒督促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嚴格查驗貝類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避免來自赤潮區域受汙染的貝類流入市場;督促貝類產品銷售者、餐飲服務提供者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貝類產品和供貨商的相關信息,保存相關憑證,不得銷售、採購來源不明及來自赤潮區域受汙染的貝類,在加工烹飪貝類時要煮熟煮透。4月24日早上,該局又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加強貝類等水產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全局動員建立科所聯動機制落實監管。

範圍上著重“廣”。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全面建立監管防護網,放棄休息日,全員加班,科所聯動下分三組,以農貿市場、商超、餐飲單位、學校食堂、醫院食堂、定點酒店為重點區域,以蛤類、貽貝、牡蠣等易受赤潮汙染的貝類產品為重點對象,定人、定點、定崗督促貝類產品銷售者、餐飲服務提供者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不得銷售、採購來源不明及來自赤潮區域受汙染的貝類,在加工烹飪貝類時要煮熟煮透。

宣傳上著重“新”。海滄區市場監管局拓寬宣傳渠道,制定《關於加強貝類等水產品食品安全監管的通知》宣傳單,協調區衛健局、區城管執法局、區教育局、區農業農村局、各街道加強宣傳,通過實地走訪、微信群、公眾號、宣傳欄等發佈宣傳信息,提高生產經營者、消費者安全防範意識,選擇正規超市或市場購買,在赤潮期間慎用慎食貝類水產品。

監管上著重“實”。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農貿市場、超市、生鮮門店等經營貝類產品經營戶,以及經營貝殼水產品的餐飲服務單位開展清查行動。啟動應急預案,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準備工作。4月24日至25日,該局共出動執法人員421餘人次,對轄區21個農貿市場、8家大型商超、所有餐飲經營單位全面檢查,下架來源不明貝殼類產品約164多公斤,收繳2臺作弊秤。對進貨憑證標識產地不明的,要求經營者向供貨商索要詳細產地,要求標註到縣一級。

海滄區市場監管局通過檢查和宣傳,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增強群眾對赤潮危害的認識,強化群眾自我防範意識,有效防控貝類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出處:中國消費者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