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長,始於負重而行。

你怪自己受苦太多,你厭煩被別人逼著讀書,你看到了太多自己的痛苦,你不懂得理解他人的堅持,你覺得那些替別人而活的人傻,你還沒有為別人負重前行過,你還沒成長。

你的成長,始於負重而行。

賈平凹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紡車聲聲》來紀念自己的母親,描述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自己的母親用紡車支持自己去讀書。

所謂成長不是年齡的增加,而是心智的成熟。是體會到別人為你的付出,別人為你擔憂,別人為你負重前行。從而學會理解別人,與別人攜手而行。

賈平凹的母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小腳女人,他的父親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定為走資派,在大深山裡改造七年,賈平凹的家裡一共有四個孩子,他還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

你的成長,始於負重而行。

我們現在養一個孩子都是痛苦的,更何況養四個孩子,一個女人身體不好,文化不高,所能做的就是就是靠紡線支撐家用。所謂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如果不是仔細體會和日常的觀察,想必很多人是無知無覺的。但這也體現了平凡人的偉大,不是隻有偉人才懂得堅持的。

人要知道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賈平凹家裡上學的人多,兄妹加起來一共需要20元的學費,為了5元,還需要家裡砸鍋賣鐵。本來是不想上學了,覺得唸書無用。但賈平凹的母親去說:你說這話,刀子扎媽的心,你不念書了,叫我怎麼向你爸交代呀?

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自己,但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不應該這樣想,這樣好像就是說不讀也可以,不過就是辜負了自己。其實,支持一個人一直上學是長期的,壓力很大的一件事,不讀書就等於讓父母的堅持就白費了,哪怕是懷著感恩的態度,也要覺得讀書不是在為自己讀。

我常看到新聞中,有些人讀書出息了就拋棄那些支持自己讀書的愛人,這種人,這種行為我是不能同意,其中缺乏了基本的感恩,這樣的人也難以堅強。

你的成長,始於負重而行。

你需要與別人共歷風雨

賈平凹的父親在改造期間,回了一封信,算起來夫妻三十年,誰也沒料到這晚年還有那麼大的風波!……可是現在,我卻坑害你們,我知道你和孩子正受苦,這是我常常感到悲痛的事,但你們要活下去,而且要活的好,所以,我求你們忘掉我,龍兒媽,還是咱們離了婚好…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要主動面臨生活苦痛,然後做出不後悔的抉擇。開始為別人的幸福而負重前行。然後賈平凹就退了學,在家務農,每天在生產隊記公分,幫著母親照顧弟弟妹妹。

你的成長,始於負重而行。

曾經舊的紡車壞了,賈平凹想要賣書去換新車,卻是被母親制止了,為此生了氣,躲在麥堆裡睡了一夜,但是他母親卻也找了一夜,自責了一夜。然後他就通過砍柴賣柴去掙錢,即使這樣做很危險,他也堅持去做,就這樣給母親買了一個新的紡車。這樣的事依舊被母親寫進信裡,寄給了父親。

與別人共歷風雨,並不是委屈了自己。常言佛祖渡眾生,那麼佛祖又是誰來渡化,一切諸佛乃於人中而來,眾生渡化佛祖。知道有人為你負重而行,你就開始成長了,能夠與人風雨同舟,便是超脫了。我想《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的選擇,也不乏帶有這種與他人共苦的感情在其中。

你的成長,始於負重而行。

這世間的痛苦從來都不少,常常也缺少理解和包容。那些能夠在你身邊支撐你的人,永遠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他們並沒有文化,也很平凡,但是他們從沒有放棄過好好生活,也一直抱有對未來的憧憬。負重而行者,必定有不為人知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