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表面很強大,為什麼會有八次出幸的避難事件?

思睿客


可能是因為唐朝太過強大了,才導致了皇帝八次逃出京城的事件。

唐朝能夠在初期快速崛起,軍事戰力超群,得益於府兵制度。在貴族政治仍然佔據主要地位的唐朝,皇帝缺少足夠牽制這軍事將領和貴族世家的籌碼,而不得不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

唐初,府兵制發揮出強大的威力,皇帝能夠直接掌管府兵來形成對貴族政治的壓制,皇位比較穩當,在此期間,皇帝為了集權,也對世家進行了分化瓦解和打壓,標誌事件是長孫無忌被逼自殺以及科舉制度的興盛。

到了唐睿宗時,隨著唐朝疆域極度擴大,原有的府兵制已無力承擔邊境作戰任務。皇帝因地制宜,開始在邊疆地區設置節度使。這些節度使的權力逐漸擴大,開始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中央對這種漸變的政治危局缺少足夠的認識,相應的也缺少足夠的應對手段,最終,政治失衡的局面發生了。貴族已經被分化瓦解,不能再成為皇帝可靠的同盟,而邊疆軍閥羽翼已成,中央集權已經不可能,甚至還出現了多次地方武將武力逼宮的事件。

同樣,地方不尊奉中央,中央也缺少人力、財力來建設國家正規軍事力量,邊防也要交給地方軍閥來負責,被稱為“防秋兵”。這些地方部隊只會對將領負責,他們才不會管皇室安危。

唐朝中央政府的權勢在安史之亂後雖然偶有恢復,但是卻始終未能形成針對地方軍閥的有效政治制度。好不容易打造的良好的局面,往往人亡政息,最終又回到那種中央、地方來回扯皮、拉鋸的狀態。

國家的元氣,就在這種中央和地方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局面下支撐了100多年,直到地方軍閥混戰,角逐出了新的老大,唐朝滅亡。

宋朝借鑑了唐朝滅亡的教訓,進行了大範圍的政治制度建設,貴族世家已經被打壓,難有再起之日,宋朝開始重用文官,並且設置了複雜的官場流程,以文抑武,強幹弱枝,成功遏制住了武將勢力(地方勢力)對中央的挑戰實力。

宋朝最終亡於外族,可是武將造反的事件幾乎沒有發生,於此可見宋朝的制度是實現了其設計者的初衷的。不過,這樣的目標實現,也造成了社會活力和效率的極大損失。最終,宋朝被冗兵冗官的問題折磨到亡國。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其實,你已經回答了你自己的問題了。你都說了,唐朝表面強大嘛。

八次出逃長安的事件,這幾位皇帝,都是唐朝最差的(不是最差也差不多,反正情況很糟),所以才會有戰亂嘛。

歷史上強盛的皇朝,也不可能全部強盛,就拿清朝為例,後期也不行了。

所以,出這樣的事不出奇。當時的國情國運所決定的。


翁一水


唐朝簡介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呈現多元發展,高句麗,新羅,日本,渤海等國都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社會風氣開放包容,同時這段時間也促進了我國民族融合。

唐朝敗亡原因

唐朝走向衰亡始於安史之亂,這場由胡族將領安祿山,史思明領導的差點顛覆唐朝的兵變也結束了唐朝150年的繁榮,唐朝也由此走向,軍閥割據的局面,中央王朝對地方的約束力也形同虛設,因而在唐朝此後150年間,不斷有挑戰中央政府的地方節度使,中後期唐朝皇帝因動亂常常離開國都長安,前往其他地方避難,因而出現了天子八次出幸事件。

總結

但這並不能否認唐朝的強大,唐朝前期的強盛,文化,經濟,軍事在當時都是其他周邊國家無法比擬的,後期兵變不斷,對周邊國家也同樣有壓倒式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