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世乒赛被新晋大满贯取代 ITTF又针对国乒?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继续蔓延,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不少项目不得不转换思路,筹划着新一轮的改革。

  4月12日晚,国际乒联(ITTF)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在他所提出的可能采取的措施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有关世乒赛的改革——即未来有可能只保留世界团体锦标赛,而世界单项锦标赛或将由ITTF所打造的大满贯赛事替代。

单打世乒赛被新晋大满贯取代 ITTF又针对国乒?

国际乒联(ITTF)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

  如果改革成真就意味着,两年才诞生一次的世界冠军将变成一年多次——这不仅增添了各个协会球员成为世界冠军的可能性,同样也对国乒的统治地位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职业化、商业化才是根本

  “现有的世乒赛举办频率是每年一次,我想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未来是否应该只保留世界团体锦标赛。”丹顿在信中写道。

  按照现行的世乒赛规则,双数年一般进行的是团体世乒赛,而单数年则为单项世乒赛。如果按照丹顿的提议,未来的世乒赛将可能为两年举行一起,且不再设有单项赛事。

  那么,那些单项世界冠军该如何获得呢?按照丹顿的说法,他们将从每年3到4个“大满贯”赛事中产生,“这些赛事将和单项世锦赛并重甚至反超。”

  所谓的“大满贯”赛事,是国际乒联今年3月初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效仿职业网球大满贯赛事的计划,也是国际乒联推动乒乓球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按照此前的计划,新成立的WTT世界乒乓球公司对乒坛赛事结构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宣布从2021年起,每年将设立4站大满贯赛事,分站赛奖金将高达300万美元。

  在丹顿最新的这封公开信中,他再次强调了打造乒坛大满贯赛事的重要,“大满贯赛事将覆盖更大的观众群,也比每两年一届的单项世锦赛更具看点。”

  国际乒联的用意很明显,推出大满贯赛事就是希望推动球员职业化,赛事商业化和市场化,也“更有利于我们的项目在未来推出真正的乒乓之星”。

  而这也就意味着,举行了将近100年的乒乓球世锦赛,将首次没有单项比赛的角逐。

  对于这次的改革,国际乒联的做法也遭遇了一些网友的质疑。

  在不少人看来,单打世乒赛的看头明显比团体赛更足,且单项赛事历史悠久,难道就不能在大满贯推行期间继续保留单打世乒赛,非要用“一刀切”的形式?

  也有人认为,推行职业化无可厚非,但对于传统缺乏敬畏和各种规则朝令夕改,“想一出是一出”才是这些年乒坛止步不前的原因。

  至于外界担忧的赛事繁多和赛程安排等问题,其实完全可以内部精简冗余赛事,让两者平衡。

  当然,由于团体赛事主要由各个乒协直接负责,保留团体赛也是一次利益平衡——毕竟在职业化后,这能让各国的乒协不那么“怅然若失”。

  ITTF改革对国乒冲击最大?

  从1959年容国团拿到新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后,国乒分别拿到过21次男、女团体冠军,以及21次男子单打冠军和23次女子单打冠军。

  在近20年的世乒赛历程中,国乒更是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从2000至今,也只有2003年男单冠军被施拉格夺得,2010年女团被新加坡队获得外,其余冠军皆归属中国队。

  如果将两年一次的单项世乒赛由每年3到4场的大满贯赛事代替,无疑增加了各协会夺得世界冠军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马龙、丁宁的世乒赛单打三连冠可能会被打破。

  不仅如此,国乒想要继续保持统治地位的难度加大。球队不仅要备战两年一届的团体赛、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同时还要应对一年多次的大满贯和其他巡回赛事。

  但多点开花也正是国际乒联的目的,正如丹顿在信中所说:“要想我们的项目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性的运动,就需要出色的乒乓球选手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更为重要的是,ITTF急需通过商业化运作来拯救在疫情期间所陷入的财政危机。相比之下,他们所效仿的网球四大满贯仅赞助费一项,就能创造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美元的收入。

  “我们对自己的组织架构作出了也许是巨大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现代世界。当疫情结束那一刻,我们将带着乒乓球产业全力向前!”丹顿写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