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園

「民族團結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園
「民族團結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園

普者黑景色秀美。記者 李亞芬 攝

雲南網訊(記者 李亞芬)普者黑為彝族語言,意為魚蝦多的池塘。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普者黑景區,是雲南省旅遊業“三線六區”中的昆明―石林―阿廬古洞―普者黑―羅平滇東南片區的重要旅遊目的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溼地公園(試點)、省級自然保護區、全省唯一的旅遊循環經濟試點。

「民族團結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園

普者黑景色秀美。記者 李亞芬 攝

景區總面積388平方公里,屬於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園、彝家水鄉、岩溶溼地、湖泊峰林、荷花世界、魚鳥天堂”等景觀而著稱。景區內居住著漢、壯、苗、彝、回、白、瑤七個世居民族,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幷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互相親近,共同建設和諧溫馨的家園,構築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這裡的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據悉,普者黑景區年接待遊客585.3萬人次,景區範圍內涉及5個鄉鎮16個村民委12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3909戶6248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萬餘人,佔景區內總人口數的90%。景區內各民族村寨瀕水而居,以水相連,雞犬相聞,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包容在各民族之間早已形成了一種自覺行為。

「民族團結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園

普者黑景色秀美。記者 李亞芬 攝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景區內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形成了獨特的特色民居、傳統服飾、民間工藝品、婚喪習俗、民族歌舞和節慶活動,創造了獨特的荷花文化、辣椒文化和花臉文化等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純樸的民風民俗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普者黑景區堅實的旅遊文化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