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不能出门的两个多月,我过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简单生活。

告别了隔三差五的淘宝购物,没有了三天两头的外卖订单,只是宅在家里看看书,刷刷剧,做做家务,陪陪孩子,一个月去超市集中采购做饭的食材两次。

日子过得虽然简单但有滋有味,幸福感反倒比以前增加了。

我深切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其实和物质无关。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01

我有个朋友阿文,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白领,收入高得让人眼馋。

她特别喜欢买东西也买的起,每次逛街,必定大包小包拎回家,从来没有空手而回。除了线下购物,她也喜欢在网上购物。所在部门每天的快递包裹,都有一半是她的。

随着她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里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三室一厅的房子,从最初一间书房、两间卧室,变成了一间书房、一间卧室、一间储物间,再到如今的两间储物间,一间卧室。

现在,这件卧室一半的空间也用来放置她的那些物品。

这些买回来的东西,大部分她用不到:很多衣服的标签还没剪下,很多化妆品只用过一次,很多的书没有拆封,很多食物因为忘了吃而过了保质期,甚至很多包裹都没有拆开。

而且,这些物品一旦买回家,就没有了当初那种第一眼看到怦然心动的感觉,放在家里甚至成了一种负担,看着它们、想着自己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收拾整理就很烦躁。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最初,她以为自己喜欢那些物品。后来发现,她只是喜欢自己潇洒地掏出银行卡、信用卡付款的感觉和淘宝购物车被清空的感觉,有一种内心的空缺被填满的充实感。

她,一个三十出头的女生,只身一人在外工作,家人不在身边,这儿的朋友寥寥可数,也没有遇上那个让她心动的人。每天下班回到家里,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内心充满空虚寂寞,特别不快乐。

在一次逛街购物,体验到那种快感之后,她就频繁地以这种方式来填补心里的空虚和无聊,获得一种慰藉和满足。

然而,购物带来的快乐是很短暂的。伴随着购物行为的结束,这种快乐和幸福感也烟消云散。她又陷入了更深的空虚之中,为了填补空虚,又进行更多的购物行为。

去年年底她在做家务时,被家中堆积如山的衣物绊了一跤,摔断了一根肋骨,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出院后,她痛定思痛,把家中大部分的物品或丢弃或送人。

正如《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写的:“温饱解决后,我们遇到了新的问题——空虚与无聊。”

相当多数的人用扩大物质消费的方式作为排遣无聊的手段。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悖论:正是因为温饱的解决,产生了空虚和无聊的问题。他们却在解决温饱上面加大砝码,来应对空虚和无聊。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02


一个人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那是因为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关于人的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需求的满足。

我们对物质的需求主要是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曾经,物质是我们幸福的最主要的来源。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理需求还没有得到保障的年代,主要依靠物质的增加来获得幸福感。先是能吃饱饭,然后是家里物件能一件件的添置。

那时候我们对物质生活,做的是加法,家里每增加一个物件,都能让我们的快乐成倍的增加。

现在是一个物质空前丰富的时代,各种买买买已不能带给我们像以前那样的幸福感,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过多的物质反而成了累赘。

现在,是该给自己做减法的时候了。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一本畅销书《断舍离》中也向我们传授一种“断舍离”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过上简单清爽的生活。

我的另一个朋友丽丽就是简单生活的典型代表。

丽丽和她的丈夫都是事业单位的员工,每个月收入稳定,不多但够花,如果使用得当还会有结余。

她的家里宽敞整洁,一点杂物也没有。

丽丽不化妆不打扮,没有那些林林总总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但是却透着一种健康的美丽。

她的衣物也不多,每个季节就那么几件,但是勤洗勤换,干净整洁。

她一家人很少在外边下馆子,一年也难得去那么两三次。

每天,她都亲自去菜市场买新鲜的果蔬鱼肉,给全家做可口的菜肴,她厨艺精湛,做的菜,丈夫和儿子都很爱吃。

每天晚饭后,全家人一起到家附近的江滨公园溜达上半个小时。偶尔,全家也会早起,沿着公园小道慢跑。一家人身体素质都很好,很少生病。

与其他父母不同,她没有给儿子报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只是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给他报了个街舞培训班。

儿子在学习上非常自觉,一点都不用她操心。对于感兴趣的街舞,儿子更是投入大量的时间,现在经常参加市里的演出。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别看丽丽一家生活这么节俭,但是她在一件事情上毫不吝啬,那就是旅游。

从儿子三岁开始,全家每年至少要去三、四个地方游玩,大部分是在国内,也有出国的时候。在去之前她都做好充足的功课,寻思怎样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快乐体验。

现在儿子10岁了,他们除了西藏,国内的其它省份几乎走遍,也去了国外好多地方。

每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她的儿子总能说得头头是道。看着微信朋友圈里她发的那些迷人的风景照,大家都羡慕不已。

她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她说,游遍世界是他们一家人的理想。

是啊。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最好的生活状态,是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

就像《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03

从需求层次理论上看,幸福的巅峰状态就是自我实现,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成功”。

要到达需求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最底层的生理需求——物质至少得满足吧?物质生活至少得比较宽松吧?

其实不然,伟大和成功的人往往在物质上对自己比较苛刻,反而追求一种节俭的生活。。

爱因斯坦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一直过着穷学生那种朴实无华的生活,一碟意大利面条上加一点酱就很满足,常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系领带,可是他提出了举世震惊的《相对论》。

物理学家何泽慧(钱三强的夫人)一辈子住着破旧的蜗居,挤着公交车上下班,却和家人为国家无偿捐献了一座苏州园林——网师园。

股神巴菲特的天价午餐闻名全世界,但是他的个人生活却以节俭著称。他说:“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公文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旧房子里。”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毛巾用了27年都没换过,甚至在台塑办公楼楼顶开园种菜。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过:“如果要我拿出一个亿,我会毫不犹豫,但如果有人在地上扔一分钱,我会立刻把它捡起来,我的成功正在于此。”

……

正是因为物质上的不重视,他们把精力放在伟大目标的实现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可喜的成就,做到自我实现。


宅家两个多月的极简生活:真正的幸福,其实与物质无关

查尔斯菲尔特爵士曾说过:“不要枉费了你的生命,要少追求物质,多追求理想。因为只有理想才赋予人生以意义,只有理想才使生活具有永恒的价值。”

深以为然。

让我们把自己从物质的绑架里解放出来,创造一个自己最想呆的家,过更优雅和睿智的生活。

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高远的目标上,然后全力以赴,期待自我实现那一刻最大幸福感的来临吧。


#情感写作小能手##我要上头条##心理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