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史詩性財富遷徙正在上演!但願我們不是韭菜!

過去的十年,提到股市,不少人都是一把辛酸淚。而買房則是另一個故事,只要擁有了房產,在家裡都會有地位,因為它是人生贏家的標誌。

比如說,2007年一個人買了房子,另一個買了股票,那麼他們的人生就分叉了,基本再也沒有合攏的可能。

市場是最好的老師,10年的教育之後,大家對房市上漲已經過形成了一種信仰,對股市則充滿鄙視!

2007年時中國的M2只有40萬億,而目前已經超過了180萬億。貨幣的增幅接近4倍,而這也差不多是同期中國房價的漲幅。

紙幣時代,貨幣天然有超發的衝動,而房子印不出來、尤其是一線城市與教育福利等社會資源掛鉤的房子。

但現在,頂層設計發生了變化,新一輪改革已經開始了(財政改革),改革邏輯是很清楚的。

進入19年,美聯儲欲重啟寬鬆週期,這讓不少人對國內貨幣政策轉向也充滿期待!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再也沒有任何新的刺激政策出臺,而與之相對的是,財政政策明顯要積極的多,從年初到現在,關於減稅降費的政策一直都沒有停歇過。

那麼,接下來,你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

看一下歷史:

1929年大蕭條之後,歐美盛行凱恩斯主義,美國也是靠刺激需求,才成功地走出了大蕭條,而凱恩斯主義也成為二戰以後大家屢試不爽的法寶。

但是到70年代,刺激這一招突然沒有用了,所有的刺激沒有帶來任何的增長,全都是通脹,從而產生了滯脹,也就是物價很高,唯獨沒有增長。

而此時,里根上臺了。

他說其實我們的經濟生了病,但是我們的藥方開錯了。經濟出現問題的關鍵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因為供給太垃圾了。

他給了一個全新的藥方,也就是所謂的供給學派改革,核心思想是兩大招:

1,不要再去刺激需求,不再去超發貨幣,支持當時央行行長沃克爾的貨幣緊縮政策;

2,通過減稅來改善經濟供給。

這兩個政策一起改變了美國的股市和房市的表現。   

第一個變化是,1980年之後美國貨幣增速發生了永久性下降。

而這,對房價很不利。但隨著貨幣增速下降,美國的利率水平發生了大幅下降,而這對股市非常有利。

第二個變化是減稅,減稅大幅改善了企業的盈利。

減稅疊加貨幣增速下降,兩個政策一起,使得美國的股市發生了連續40年超級大牛市,而房市則是黯然失色。

有了歷史這面鏡子,你在回過頭來看當下的中國。

過去十年,房子能夠一路漲,原因和美國是一樣的,也是因為貨幣超發,而在高利率時代,股市的估值就被壓在了地板上。

貨幣超發的原因,和美國一樣是為了對抗經濟衰退。

但現在,這套方法行不通了。

因此,2015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和里根時期大致是相同的。

去槓桿,減稅、大幅降低貨幣增速等等……

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和配方,而在里根之後的40年美國出現了股債長牛。  

回頭來看2007年,當時買股票肯定是錯誤的選擇。但站在2020年,未來的大方向,會是在資本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