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紫砂人物录,服务于艺师的个人资讯官网。

由各大师授权整理师承关系脉络,与艺师签约合作。

师承宗谱可考,脉络清晰可鉴 。

展现艺师的个人形象与作品魅力,促进与壶友交流。


整编 | 紫砂人物录

图片 | 艺师提供

COMPILATION OF

MASTERS' LIST AND DATA

IN ZISHA ART


ARTISTS

桑黎兵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SANG

LI BING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

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河北省紫砂陶艺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哈尔滨工业大大学茶文化研究会兼职教授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苏州丝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紫砂十二精英之一

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饮露山房艺术馆馆长

桑黎兵,1960年生于江苏宜兴,1984年毕业于江苏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后分配在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紫砂壶艺创作设计制作。2005年被江苏广播电视工艺美术大专系录取,后深造于南京师范大学,同年被评为“中国紫砂十二精英之一”。2009年,出版发行个人艺术专辑《黎兵砂艺》。

作品在袭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力求新奇特表现其作品,用紫砂“五色土”在壶体上装饰和表现,采用堆、雕、刻、绘、嵌的艺术手法加以装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诗情画意,达到壶中有画,画中有壶之美感。



PRIZE-WINNING EXPERIENCES

获 奖 经 历

1999年作品《鱼乐我心坦荡》在第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铜奖;

2000年作品《甜甜》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金奖;

2000年作品《田园风情》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铜奖;

2001年作品《马到成功》荣获第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2001年作品《月亮下面的悄悄话》荣获第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

2001年作品《祝寿》荣获杭州西湖博览会暨第二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2002年作品《读书破万卷》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2年作品《包涵》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2002年作品《日月同星》在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铜奖;

2003年作品《月光曲》,在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展上获“中陶·方圆杯”金奖;

2003年作品《全家福》,在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展上获“中陶·方圆杯”银奖;

2003年作品《鱼乐我心坦荡》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4年作品《月光曲》被宜兴市列入年鉴;

2004年作品《月光曲》在首届宜兴陶艺装饰展评中获一等奖;

2004年作品《月光曲》荣获杭州西湖博览会暨第六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5年作品《蒲塘野趣》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金奖;

2005年作品《蒲塘野趣》在首届河北省中国紫砂精品展览中获特别金奖;

2005年作品《春晓》被南京博物院永久性收藏;

2005年作品《松鼠葡萄》被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性收藏;

2005年作品《松鼠葡萄》被国台办选入特别礼品,分别送给连战和宋楚瑜先生,很多作品成为《紫玉金砂》电视剧的主要道具,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收藏和好评;

2005年作品《流》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美术特展(陶艺);

2005年作品《三君子》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创新设计金奖。

2005 年作品《穿越时空》荣获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中国紫砂艺术大展“太湖杯”金奖;

2006年获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吴地风韵”大型展览金奖;

2006年作品《生命与自然》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八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6年作品《风衣足食》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九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7年作品《一鸣惊人》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创新艺术金奖;

2008年作品《五福临门》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一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9年作品

《春江水暖鸭先知》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一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创新艺术金奖;

2010年作品《年年有余》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二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创新艺术金奖;

2011年作品《松鼠葡萄》荣获第三届(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2012年作品《雅风提梁》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作品《松鼠葡萄》荣获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艺术馆精品展银奖;

2014年作品《雅风提梁》获江苏省“迎春花”奖;

2014年作品《书法·字画》捐赠给宜兴市慈善会;

2015年作品

参加大型电视连续剧《飞虎队》,出演抗日英雄李九角色。


I N V E N T I V E N E S S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紫砂工艺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紫砂光货与花货各有工艺个性或艺术审美特点。没有光货的基础,花货绝对做不好。没有造型理念,花货作品不耐看,细看缺乏味道。说到好的花货,那就不得不提到桑黎兵。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惠风和畅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一鸣惊人


桑黎兵老师最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做壶,一直忠于自己内心。在制壶之路上完成对自我审美的救赎。作品新,奇,特,且又极具美感与艺术性,引得无数尚壶人士相尽折腰。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松鼠葡萄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读书破万卷壶


《松鼠葡萄》壶是个老壶种,被他细细推敲,融堆、贴、绘工艺于一体,把五色土的斑斓夺目都体现了出来。

“《读书破万卷》组壶也很有意思,那杯把手上的老学儒,正是吾辈的写照,学子们是十年寒窗,而我们是这些人是一辈子卧案劳顿,又把茶壶上的钮改成一卷翻旧的书,好构思,奇想法。闲来用此壶品茶,案读之劳形,必能一喝而过。”

—— 桑黎兵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梅桩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轮回


陶瓷艺术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国粹之一,也是奠定堂堂中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华陶瓷史,可以发现一个必然的现象,陶瓷艺术的每一步重大发展和每个时代产生的特定的进步,都和文人的参与密切相关。紫砂艺术与陶瓷艺术相比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却是中华陶瓷艺术中最绚烂的奇葩,而他的发展同样是文人参与的结果。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飘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南瓜


苏轼,词、画、书、文皆名动天下,是千年一遇的奇才,至今光华德泽天下,他到宜兴后设计出紫砂提梁大壶,又铭刻其文,“松风竹爐,提壶相呼”,直其后,文人莫不把松下抚琴,竹林饮茶视为乐事,自此由晋七贤竹林狂饮烂醉的现象被理性的茶饮所取代,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幸事,理智总比狂想要好。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曲梅壶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蒲塘野趣


“用紫砂壶慢火煮茶,细细品尝也比狂饮杜康更能理解人生,也更利于文人健康。古代中国的读书人少,中华文明史更需要多彩的文人来延续,身健神清总是好的。我体弱,少喝酒,茶是极喜欢的。我总想,李白时代如有了紫砂壶泡好茶,这位中国艺术史上最亮星星的光芒应该是可以更灿烂的。”—— 桑黎兵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全家福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甜甜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甜蜜蜜


“清代的陈鸿寿,虽是西冷八家之一,字擅诸体,但在书法史上也仅是一流而已,不足千古,但在紫砂艺术史上,他确实和苏东坡聳峙的两座高峰,让所有的紫砂人高山仰止。他创新发明的四五十款紫砂壶样式,近二百年来仍为宜兴人民带来巨大的福泽,此文人至功,至德。”

—— 桑黎兵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祝君好运壶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雅趣


“元四家、明四家、四僧、四王这些中国文艺史上鼎鼎大名的人都是到过宜兴的。有学着说这些狂士名流是被宜兴的山水风光所吸引。此言差矣,自唐宋以来,四川即在大中华版图之内;元以来,云贵亦属中央政府。

我1992年,随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到他的故乡宜兴,为他的传记《圆了彩虹》收集素材,宜兴的风光很是不错,但论短及长,还是江南小小明珠一颗。论山川锦绣,江湖浩渺,宜兴实不及前者二三,他们能来,是为壶美茶香而来。他们都是被宜兴的好茶好壶吸引,此地茶香千里,砂壶冠天下。”

—— 桑黎兵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寿桃壶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桑黎兵 • 四大美女壶


桑黎兵作品,是用五色土的原色原貌,将紫砂的色彩语言诠释地淋漓尽致。更是把自己的思想情趣融入紫砂中,以紫砂为画,用紫砂塑型语言充分表达创作心意。桑黎兵老师以色为画,以意入画,以高绝的装饰语言结合造型语言,达到了“壶中画,画中壶,壶画合一”的境界,在紫砂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美丽华章。


桑黎兵 | 诗画入泥 壶画合一


“正如我所料,桑黎兵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能考上美术院校的年青人,学过工、学过书,文革四化都经历了,人生经历也不是现在的青年能比。正因为他有过劳动的经历,所以《田园风情》、《壶藤野趣》、《丰衣足食》、《南瓜》这些作品才能做得如此传神、生动。桑黎兵的老师是陶瓷艺术大家张志安,我以为张志安得才能,在近代的江西,是在全国皆知的黄秋园先生之上,文章学识都是大才。有经历,又苦学,又有大师指点,桑黎兵的成就是可以期许的。

作为一个长者,我真切希望桑黎兵能象其他的宜兴前辈,做人学徐悲鸿先生,谦獨谨慎;思想家吴冠中先生,大胆求变;制壶学朱可心先生,华丽大度,努力做到“壶画合一”的妙境,在紫砂史上留下属于桑黎兵自己的华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墨

2008年復再稿于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