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科院发布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为全力做好山东农业重大病虫害应急预警与防控工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技支撑,4月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全省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应急预警与防控技术培训会议,发布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据统计,全省农作物每年发生各种病虫害5亿亩次左右,防治4.4-6亿亩次,平均每年挽回粮食损失约520万吨,平均每年仍损失粮食约110万吨。

山东省农科院发布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本次会议发布的《山东省小麦重大病害识别与防控技术》和《山东省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技术》两本手册,聚焦山东农业生产需求,以产业问题为导向,以指导基层防治实践为目标,深受广大基层植保农技人员欢迎,为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具威胁性的病害之一。据省植物保护总站高级农艺师朱军生介绍,目前,山东鱼台、金乡、东明等地已发现小麦条锈病,其中,鱼台县于4月6日查见小麦条锈病,见病时间比大流行的2017年早了14天,较常年早1个月左右。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齐军山表示,山东条锈菌的流行以外来菌源为主,当前,由于上游菌源基地越冬基数异常偏高、山东小麦主栽品种大部分为条锈病感病品种、气象条件适宜等原因,小麦条锈病见病期明显提前。据介绍,目前,山东已制定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等重大病害的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预案,加密监测、带药侦查、打点保面、严阵以待,为夏粮生产全力保驾护航。

山东省农科院发布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掀起多轮炒作的草地贪夜蛾,则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的农业重大害虫,破坏性极强,对玉米、小麦、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生产均能造成巨大威胁。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门兴元展示了玉米、小麦、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等农作物受害后的典型症状,介绍了利用昆虫雷达、高空测报灯、性诱剂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技术,卵、幼虫的田间调查、发生测报和综合防控技术;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郑礼介绍了山东农田生态系统中对草地贪夜蛾有防控作用的16种自然天敌及其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潜能。

山东省农科院发布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省、市、县及乡镇植保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植保企业和农业服务组织等共1500余人参加和收听了会议。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李才林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