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科院發佈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

為全力做好山東農業重大病蟲害應急預警與防控工作,為全省糧食生產安全提供科技支撐,4月20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組織召開了全省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應急預警與防控技術培訓會議,發佈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據統計,全省農作物每年發生各種病蟲害5億畝次左右,防治4.4-6億畝次,平均每年挽回糧食損失約520萬噸,平均每年仍損失糧食約110萬噸。

山東省農科院發佈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

本次會議發佈的《山東省小麥重大病害識別與防控技術》和《山東省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技術》兩本手冊,聚焦山東農業生產需求,以產業問題為導向,以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深受廣大基層植保農技人員歡迎,為贏得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主動權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小麥條鏽病是小麥生產上最具威脅性的病害之一。據省植物保護總站高級農藝師朱軍生介紹,目前,山東魚臺、金鄉、東明等地已發現小麥條鏽病,其中,魚臺縣於4月6日查見小麥條鏽病,見病時間比大流行的2017年早了14天,較常年早1個月左右。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齊軍山表示,山東條鏽菌的流行以外來菌源為主,當前,由於上游菌源基地越冬基數異常偏高、山東小麥主栽品種大部分為條鏽病感病品種、氣象條件適宜等原因,小麥條鏽病見病期明顯提前。據介紹,目前,山東已制定小麥條鏽病、赤黴病、莖基腐病等重大病害的監測預警與應急防控預案,加密監測、帶藥偵查、打點保面、嚴陣以待,為夏糧生產全力保駕護航。

山東省農科院發佈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

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掀起多輪炒作的草地貪夜蛾,則是一種起源於美洲的農業重大害蟲,破壞性極強,對玉米、小麥、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等農作物生產均能造成巨大威脅。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門興元展示了玉米、小麥、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等農作物受害後的典型症狀,介紹了利用昆蟲雷達、高空測報燈、性誘劑監測草地貪夜蛾成蟲技術,卵、幼蟲的田間調查、發生測報和綜合防控技術;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鄭禮介紹了山東農田生態系統中對草地貪夜蛾有防控作用的16種自然天敵及其控制草地貪夜蛾的潛能。

山東省農科院發佈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出席會議並作專題報告。省、市、縣及鄉鎮植保農技人員,種植大戶、合作社,植保企業和農業服務組織等共1500餘人參加和收聽了會議。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亞楠 通訊員 李才林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