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毛主席 《實踐論》讓你獲得重大提高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想要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毛主席《實踐論》

解讀:上述這一段原文揭示了三個問題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二、實踐是第一位的;

第三、人的認識的過程就是不斷使自己的思想,儘量符合客觀外界規律性的過程。失敗是成功之母。

我們圍繞這三個問題往下展開

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人們對於這個社會,對於世界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和認識。這些認識,有些是從學校得來的,有些是從書本上得來的,有些是從別人的口中,比如老人的教育(間接經驗)得來的,有些是自己有過一些經歷一些經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但是這些經驗還只是停留在人的認識的第一階段,還有的是從一些講座雞湯上面得來的,花了不少大價錢,但是這些認識和看法都是初步的看法,或者是書本上的看法。

比如說一個老闆或者一個公司的高管,他參加了總裁培訓班。在這個培訓班上學到了不少的經營管理的方法理念,有的是美國經典的教材案例,有的是中國的其他成功企業的案例,或者是導師的經驗總結。學完之後,是不是就取得了真經呢?參加學習完只是他的第一步,是不是真學到了東西,或者說他學到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有用?他自己說了不算,總裁培訓班說了也不算,還要看他用學到的這些東西,在他管理公司、運營公司過程當中是否管用?是否能真的讓公司取得進步成績,這才是唯一的檢驗。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也就是說只有真正的實踐才能檢驗。是否是行之有效的,不是靠語言或鼓動。

又比如說,一個人上完大學參加了幾年的工作,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他想開一個火鍋店,他的理由是他去過重慶吃過不少火鍋,他自己覺得是個美食家,能夠判斷哪種火鍋好吃還是不好吃,而且他原來做過管理,他覺得自己一通百通,他會把火鍋店管理的井井有條,而且他覺得他了解現在客戶的消費心理,信心滿滿。但這些都是做事業的第一步,是否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樣,那就要看他把這個火鍋店開起來到底效果會怎樣?是不是如他所想的那樣。在這一點上,沒有誰可以打保票,也沒有一個所謂的經營天才可以預知一切的將來。

二、實踐是第一位的

從以上的學習研究可以看出,我們一直在強調,實踐是最重要的,實踐是第一位的,正如毛主席所說,“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列寧這樣說過“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

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很直接的把實踐作為第一位。實踐,你就要去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你就要真幹!而不是從本本出發,從書本出發,從教條出發,從自己的主觀想象出發。你只要掌握了這一點,至少在現實生活中,你就會免受毒雞湯的毒害,免受傳銷的欺騙。實踐就好比我們蓋樓時候的地基,如果有人跟你說蓋房子地基不重要,而且還能蓋得富麗堂皇、豪華漂亮,那只是空中樓閣,一碰到現實問題就會轟然倒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