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梁山疥疙洞遺址視頻記錄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發掘單位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南京大學

項目負責人

王社江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疥疙洞遺址航拍遠景(西-東)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疥疙洞遺址附近數字高程模型

秦嶺是中國南北自然與人文地理過渡地帶、分界線,被譽為“中華龍脈”。深入開展該地區舊石器考古工作,對於研究中國古人類演化和舊石器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疥疙洞遺址-三維攝影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疥疙洞遺址近景(西北-東南)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疥疙洞遺址地層堆積(西-東)

1995年以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大學等單位在秦嶺地區開展了持續的舊石器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發現舊石器遺址400餘處、舊石器20餘萬件。2017年以來,為彌補秦嶺中西部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洞穴遺址發現的短板,研究團隊在漢中盆地開展了洞穴專項調查,於南鄭區梁山鎮南寨村附近新發現了疥疙洞遺址。由於遺址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2018-2019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其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發掘1×1米探方27個。發掘中有效融合了舊、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方法,將文化層與水平層相結合,在文化層內以5釐米為水平層進行發掘,尤其關注不同文化層之間的人類活動“地面”信息。開展了舊石器考古學、體質人類學、地層年代學、動物考古、數字考古等多學科研究,力求更加科學和全面地獲取遺存信息。

遺址地層堆積厚約1.6米,分13層,第①、②層為近現代堆積,第③-⑩層為舊石器時代文化堆積層,第⑪-⑬層為自然砂礫層,第⑬層以下為基岩。舊石器時代堆積可分三組: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第一期石製品

第一組為第⑩-⑨層,深灰黑色粉砂,夾大量灰巖碎屑。出土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100餘件。石製品原料以石英礫石為主,工具多見以石片為毛坯的小型刮削器。距今約10萬年(光釋光測年數據,以下同)。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第⑧層遺物分佈(第二期遺存,西-東)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第二期石製品(1.石片 2.中小型尖狀器和刮削器)

第二組為第⑧-⑥層,深灰棕色粉砂,夾少量灰巖角礫。出土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1400餘件。石製品600餘件,原料以石英礫石為主,其次為石英岩和凝灰岩礫石;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斷塊和片屑;工具多見以石片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其次為尖狀器。距今約7-5萬年。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第⑤層下遺蹟與遺物分佈(第三期遺存,西-東)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第④層下遺蹟遺物分佈(第三期遺存,西-東)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洞外區域第④層遺物分佈(第三期遺存,西-東)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發掘出土的早期現代人牙齒化石(1.第④層人類牙齒化石出土狀況 2.兩枚早期現代人牙齒化石)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洞外擾亂堆積篩洗出的人類牙齒與頭骨殘塊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第三期石製品(1.石核 2.石片 3.中小型尖狀器和刮削器 4.重型刮削器)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遺址第三期動物化石(1.劍齒象與犀 2.鹿科與牛科 3.熊與野豬 4.食肉類)

第三組為第⑤-③層,淺黃棕色粉砂,夾較多灰巖角礫。發現人類活動面1處、石器加工點3處、火塘2處;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第⑤層下發現有1處火塘,位於洞口處。人類活動面位於第④層下,具有明顯的踩踏面,活動面上見有石器加工點、火塘以及集中分佈的碎骨堆。在原生地層中出土2枚早期現代人牙齒化石,分別發現於第④層和第③層;另在早年被人工搬運至洞外的、含石製品和動物化石的堆積中篩洗髮現少量人類牙齒和頭骨殘塊。石製品1500餘件,原料以石英礫石為主,其次為石英岩和凝灰岩礫石;類型包括石錘、石核、石片、工具、斷塊和片屑;工具大多以石片為毛坯,多為中小型刮削器,存在少量尖狀器,偶見重型刮削器。動物化石及燒骨8000餘件,初步鑑定有鹿、麂、牛、劍齒象、犀、野豬、大熊貓、熊、狼、最後鬣狗、黃鼬、豪豬等20餘種,其中鹿科和牛科動物佔絕大多數,屬於晚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距今約3—1.5萬年。

三組堆積單位代表了三期文化遺存。各期石製品面貌基本一致,均屬小石片石器工業系統,石器加工技術為“簡單的石核-石片技術”。總體呈現出一脈相承、連續發展的特點。

疥疙洞遺址是近年來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非常關鍵的新突破,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和科學價值。

第一,它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罕見的、保留了距今10-1.5萬年間人類化石和豐富文化遺存的洞穴遺址,地層堆積基本連續,層位關係清楚,出土遺物性質明確,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境內距今10—5萬間的關鍵考古資料。

第二,中國早期現代人化石的地點中包含文化遺物者極少,疥疙洞遺址不僅出土有距今3萬年左右的現代人化石,還發現有豐富的、共生關係清晰的小石片工業系統的石器,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學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第三,填補了漢中盆地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洞穴類型居址的空白,對研究早期人類洞穴和曠野階地兩種類型的居址形態和生計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第四,出土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的動物化石,且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極大地豐富了秦嶺地區晚更新世的動物化石材料。

總之,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對研究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體質特徵、棲居方式、行為方式、石器工業面貌、文化發展演變過程及其環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工作照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測量與繪圖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測年團隊研討地層和光釋光測年樣品採集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水洗堆積物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項目負責人在工地


版權說明:本平臺有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專題的視頻和內容,版權歸版權人所有。轉載需經版權人同意或授權。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歡迎聯繫我們投稿

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文章請聯繫後臺


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