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資管法律人都須掌握的「投後管理實操技能」

(本文摘編自法律出版社微信公號)

寫在前面


歷經十餘年發展,現如今我國金融資管行業已經形成百萬億元資金量級、數萬家資管機構和數百萬從業大軍的巨大市場。關於資產管理,其實可以用一句話簡單概括,那就是資管機構將募集的資金安全投放出去,再安全回收回來。為了安全地回收資金,就需要在投後階段採取各種風險管理手段,持續監控風險、及時化解和處置風險。所以針對每一家資管機構,不論是銀行、信託、基金、券商、保險,亦或是融資租賃公司、投資管理公司,全都離不開投後管理,投後管理的重要性本應等同於投前的各項工作。

01

為什麼會存在“重投輕管”的行業頑疾?

資管業是在我國經濟上行期間發展起來的,前些年經濟形勢好,很多業內人士並不擔心賺不到錢,更多是考慮怎麼賺取更高的利潤回報,怎麼快速擴充規模、提升地位,所以資管機構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投前的資金募集和產品發行端;反觀投後端,在實體經濟好的時候出險率就低,這樣投後管理的作用和功能就不凸顯。再加上管理制度不配套、投後專業人才培養難度大等問題,就造成資管業發展越快,“重投前、輕投後”的問題就越嚴重。

主觀上,針對投後管理的重視度和投入不足;客觀上,針對投後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操經驗不足。這已經成為整個資管業的通病,也是制約資管業可持續發展的頑疾。

02

如何理解經濟上行看投前,經濟下行看投後?

經濟走勢有高潮就有低谷,這是客觀規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讓全球經濟雪上加霜,我國經濟也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裡持續低谷徘徊。資管業“閉眼數錢”的好日子已經過去,這時,大大小小的資管機構就不是考慮如何擴張和賺快錢的問題了,“審慎經營、加強管理”,這句老話必將成為各資管機構在經濟寒冬中的生存法則。

另一方面,《資管新規》、《九民紀要》等一系列文件陸續出臺,監管部門的要求在提高,投資者自我維權意識在覺醒,司法審判對投資者的保護也明顯呈傾斜化趨勢。再加上“剛兌”、“資金池”這些“護身符”即將失效,資管機構的投後風險管控能力逐漸暴露在“聚光燈”下。

因此,“重投輕管”的意識形態必須儘快扭轉,加強投後管理的研究和實操,這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套用一句足球圈的經典名言:留給資管機構的時間不多了。

03

如何發揮投後管理的應有作用?

投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儘量縮小資管機構與目標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等性,實現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只有做到這“三早”,才有可能化解風險或減少損失。

我本人是一名爭議解決律師,也曾擔任過法官和金融機構的法總,有機會接觸大量的金融項目風險案例。我的感受是,法律在投後管理中的運用遠遠不夠。大家可以認真思考一下:風險一般是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演變過程的,直到項目逾期後再採取行動,其實已經錯過了風險處置的黃金期。如何在未出險的狀態下修補漏洞、杜絕隱患?如何在風險早期通過投後檢查來察覺風險?如何利用風險預警信號準確識別風險並判斷走勢?如何正確運用談判或訴訟手段來及時處置風險?這些都需要專業法律人士在訴訟前就提早介入,並通過多工種相互配合、多手段相互結合,來實現投後管理的最佳效果。

因此,每一名金融資管行業的從業者,不論是業內的法務人員、非法務人員,還是金融領域的律師,都應該積極參與到投後管理課題的研究中來,學習和掌握投後管理的相關法律知識和技能。

我們根據近十年來總結的實戰經驗,以真實案例結合一定理論研討的寫作風格,寫作了《金融資管投後管理》這本書,一方面是為了填補圖書市場上至今沒有法律角度研究投後管理的一大缺憾,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本書喚起更多人對投後管理的關注,一起投身這項課題的研究與具體工作中。因此,我們非常願意同業界人士近距離交流和探討,共同努力提升投後管理應有的地位,共同降低金融風險的發生幾率。

以書為媒,真誠期待志同道合的你。


每個資管法律人都須掌握的「投後管理實操技能」

本書將為讀者:

✔ 系統闡釋投後管理體系的功能和作用

✔ 結合《資管新規》《九民紀要》等規定

✔ 對數十個“產品爆雷”事件覆盤與解析

✔ 一站式解決金融資管行業“重投輕管”的痛點

✔ 重新定義金融資管市場法律服務方向

每個資管法律人都須掌握的「投後管理實操技能」

目錄概覽

上篇 投後管理篇

◆ 第一章 投後管理綜述

第一節 資管業務投後管理的概念與釋義

第二節 資管業務投後管理與其他金融業務投、貸後管理的比較

第三節 投後管理工作的作用

第四節 投後管理的原則

第五節 投後管理的工作內容

第六節 投後管理的部門設置


◆ 第二章 資管新政與投後管理

第一節 從投後視角解讀資管行業政策性文件

第二節 資管新政對資管機構在投後管理方面的現實影響


◆ 第三章 投後檢查

第一節 投後檢查的功能和原則

第二節 投後檢查的科目設置

第三節 不同業務類型的投後檢查側重點


◆ 第四章 風險成因與預警信號

第一節 既發風險成因歸類

第二節 風險預警信號


◆ 第五章 風險等級分類制度

第一節 我國銀行貸款風險分類制度概述

第二節 制定風險分類內部制度的具體建議

第三節 資管機構內部風險分類案例詳解


下篇 風險處置篇

◆ 第六章 風險處置工作概述

第一節 風險處置的概念和原則

第二節 風險處置的方式、效果與手段

第三節 風險處置預案

第四節 風險處置環節的常見錯誤認識


◆ 第七章 風險處置手段之一——談判

第一節 風險處置談判二十四招

第二節 失敗的談判案例

第三節 成功的談判案例

 

◆ 第八章 風險處置手段之二——訴訟

第一節 訴訟準備工作

第二節 訴訟程序與仲裁程序

第三節 執行程序中的常見問題


◆ 第九章 實踐中常見的糾紛類型及案例評析

第一節 資產管理業務法律糾紛的現狀

第二節 資產管理業務法律糾紛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 金融消費者與資管產品發行機構、銷售機構之間關於“適當性義務”的糾紛

第四節 投資者知情權糾紛

第五節 有限合夥人派生訴訟糾紛

第六節 通道類業務糾紛

第七節 名股實債糾紛

第八節 差額補足義務糾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