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一种住宅。

几代上海人的青春岁月甚至全部生命,都在石库门住宅里度过。尽管岁月老去,尽管容颜变迁,尽管迁入高楼别墅,或者远居海外,但只要谈起石库门,只要看到石库门的影像,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抑止不住的激动。

呵,石库门,是盛开在流年里的烟火,虽平淡但美丽,虽遥远而温馨。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上海人家石库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石库门诞生了。

上海小刀会和太平天国造反闹事,导致江浙一带大量士绅和难民涌入上海租界,洋行和商人捕捉商机,兴建了一批连排木屋,或租或售给他们居住。这种连排建筑,每一幢房子都有一扇以石料箍着的黑漆木质大门,在上海方言中“箍”和“库”同音,久而久之,这种建筑就被称为“石库门”。

早期的老式石库门住宅,进门是一个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客堂一般宽约4米,深约6米,是会客和宴请的地方;有东西两厢房的石库门,宽度为三开间,一般为二层,俗称“三上三下”。客堂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往往有一口水井;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用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做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门上配以一副铜或铁的门环。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早期石库门建筑图

时间的长河流入20世纪10年代,早期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

新式石库门住宅建于1919到1930年代。新式石库门由两层增加到了三层,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仅仅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新式石库门最大的变化,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人们叫它亭子间。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周围砌以栏杆墙,作晒台之用。新式石库门还缩小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的高度。

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早期石库门门楣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新式石库门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其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显然,新式石库门更加西方化了。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新式石库门建筑图

名人给石库门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少名人或者以后成名的人都曾入住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中居住条件最差的是亭子间,很多文学青年来到上海寻求梦想,租用租金最便宜的亭子间。他们在亭子间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人称“亭子间文学”,而“亭子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座座让人仰望的丰碑,其代表人物鲁迅、巴金、郁达夫……

鲁迅居住过的23号亭子间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巴金居住过的康悌路康益里4号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郁达夫居住过的霞飞路尚贤坊43号

有一种老上海味道叫“石库门”

“石库门的弄堂里,人们打牌、打康乐球、下棋、抽烟吹牛等,也是裁缝、修鞋匠、剃头师傅做生意的好地方。下雨天,屋檐下会挤满躲雨的行人......”一种渐渐远去的老上海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