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用100樣東西生活

一、《100樣東西》

這可能是一部較為冷門的影片:德國電影《100樣東西》講述了託尼和保羅的一個賭約,他們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倉庫裡,1天取回一個,堅持100天,誰失敗了,就要把自己一半的財產分給其他人。這兩個幼稚的男生就從連一條內褲都沒有的狀態,通過100天的積累慢慢拿回生活的必需品。最終他們發現,原來快樂不是物品帶來的,而是和最愛的人過上實實在在的日子。

試著用100樣東西生活

這部電影講的就是近幾年非常火的一個概念——極簡主義,極簡主義者主張用最少的物品生活。除了喬布斯,扎克伯格這種人人皆知的極簡主義者外,還有幾名在這個領域做得比較好,且努力向人們傳導這個理念的人:山下英子,出版了《斷舍離》一書,點醒和指導他人過上減少物品的生活;美國的喬舒亞•菲爾茨•米爾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聯合撰寫了《極簡主義:活出生命真意》,並與同樣為極簡主義者的導演Matt D'Avella拍攝一部《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重要的事物》的紀錄片,以一種更為輕鬆的方式讓大家找到生命重要的東西;簡叔,國內極簡主義的倡導者,寫了出版有《以極簡的方式去生活》和《簡叔的70個斷舍離》,身體力行地告訴國人,極簡主義也可以過得非常滿足。

我也是個極簡主義者,但我剛開始並不是看了這些人的書,而是因為我懶得收拾屋子,和飄蕩的生活。

二、開始——丟東西

從小到大,我都是個不喜歡收拾的人。這也不能完全怪我,我很少在家裡擔任收拾家務這個職務,再加上我爸媽也有囤積癖,東西不僅多,還隨便亂扔。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總以為這種生活狀態是正常的。即使後來住校,我被舍友們吐槽床太亂,我也不以為意。工作之後的我,跟保羅一樣會經禁不住各種誘惑,瘋狂買東西,但實際上很多東西都用不上。

試著用100樣東西生活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我工作之後。因為工作不穩定,我還要繼續求學,導致我三個月搬一次家。每次收拾幾大箱行李都讓我苦不堪言。到最後一次要換城市的時候,行李要郵寄,看著三位數的郵費,我咬咬牙,丟掉大部分東西。那次搬家的感覺真的非常爽。

可年少的我頭腦還是沒極簡主義的概念,所有扔掉的東西很快就買了回來。這種惡性循環的終結幸虧於我又一次換城市,雖然這麼說有點怪怪的。

這麼搞了幾次後,由於心疼我的錢包,所以我決定在穩定之前,減少買東西。但沒多久我就發現,東西少時,家裡怎麼弄都非常整潔。很多朋友到我房間,總是要說一句:看不出你那麼賢惠。第一次受到這種讚賞的我,開始洋洋得意起來。

三、入門——斷舍離

嚐到甜頭後,我開始在網上查找這方面的資料,第一次接觸到極簡主義這個概念,於是我就想試試這種生活方式。

所有極簡主義者都是從物品開始的。那時候網上有一個挑戰,堅持30天每天扔掉1樣東西,這跟託尼和保羅的挑戰有點相似,只是一個增一個減而已。

試著用100樣東西生活

不得不說,這個挑戰還蠻有效的。我的東西減少很多,同時,心情舒暢許多。

30天結束並不意味著我斷舍離的結束,而是一個入門。我開始有意無意清掉生活中各種無用或囤積的東西,比如暫停正在用的護膚品,先把一大堆試用裝用完。漸漸把我護膚程序極簡了,每天不再往臉上糊一層又一層的東西。驚喜的是,皮膚變好了。

我把所有不穿的衣服全都捐了,衣櫃頓時空了許多,我去逛街的時候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衣服,不會再亂買。

由於傢俱的減少,我可以一兩天就搞一次衛生,根本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力氣。

如今我所有的東西,一個24寸拉箱和一個揹包就能裝下。一身輕鬆,心情越來越好。

本以為我極簡做得很好的時候,我開始讀《斷舍離》和《極簡主義:活出生命真意》,我才發現我做得不夠極致,就像一位網友說的:極簡主義是個萬金油。極簡不僅僅是物品上的減少,還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進階——精神極簡

所謂精神極簡,其實很難去表述。簡單來說,就是要學會放空自己,思考重要的事物。而結合我自身的情況,我覺得現代社會最重要地就是要學會信息極簡。

在電影裡,保羅是個技術宅,離不開手機。那他過得幸福嗎?並沒有,整個屋子堆滿雜物,重要會議前都能睡過頭。

試著用100樣東西生活

挑戰的第一天,保羅到自己倉庫時,第一時間就找回手機。但後來,他開始會拿著一杯咖啡,迎著風,享受美好。

由於互聯網的發達,現在的人可以從網絡上接受到更多的信息,交到更多的“朋友”。而我,毫不誇張來說,之前我每天手機屏幕使用時間平均達到7個小時,但其實我真的沒感覺我做了什麼。沉迷於短視頻帶來的快感,明星的八卦,我的手機塞滿各種與工作學習無用的軟件,時間碎片化,注意力下降。我已經不能好好讀一本書或看一部電影,收藏的各種學習課程也沒打開過。整天過得渾渾噩噩。

一直到我讀了《極簡主義:活出生命真意》才知道,產生這種情緒是因為信息爆炸帶來的壓迫感。信息獲取的方便導致我們每天接收的太多了,麻痺了,無法專心工作,效率降低。

而書中喬舒亞•菲爾茨•米爾本提出可以通過斷網來提高生產力。當然,他的做法對我來說有點極端,尤其是我的工作需要時刻保持跟甲方的聯繫。所以,我中和了一下。

因為我大部分消遣娛樂的時間是在手機上度過,所以我通過自帶的限制屏幕使用時間,讓手機使用時長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剛開始很難,但後來發現,我每天多出6個小時,這都相當於一個早上了。而且1個小時也足夠我跟客戶交流和瀏覽當天的新聞。

不僅如此,我把八卦明星日常和偷窺前男友生活的精力節省下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這給甲方爸爸一個錯覺,覺得我能力特別高,願意把更多的項目交到我手上。所以,我賺的錢也變多了。

我開始能夠有意識地使用時間,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現在的我可以很專注很快地讀完一本書,看完一部電影,幸福感隨之增強。

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信息極簡就會導致跟朋友減少聯繫,或者跟他們聊天時沒有談資。真正需要聯繫的人永遠會等你,你們倆也永遠有話聊。甚至,極簡會讓別人看到真正的你,在對方面前完全不用掩飾。就像影片裡,一直以來以精英人士示人的託尼,卻在只有一件大衣的時候遇到真愛。影片的最後,破產的託尼裸著告訴愛人,有五件東西他是缺一不可的,鞋子,褲子,上衣,內褲和她。

試著用100樣東西生活

所以,極簡還是可以的找到真愛的,包括我。

五、結語

非常喜歡影片開頭和結尾的兩個片段:曾祖父祖母只擁有57樣東西,但他們相信上帝,相信死後會有更好的生活,所以他們笑著;爺爺奶奶擁有200樣東西,遭遇希特勒之後什麼都沒了,但他們相信未來,所以也笑了;爸媽擁有650件東西,沒有信仰,毫無笑容。而如今一人擁有1萬件東西,走在路上都在玩手機,連過馬路都不會了。

這不就表示,擁有越少,越容易感到幸福嗎?

試著用100樣東西生活

所以,我們需要的東西真的沒有太多,就像影片說的,我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為買東西能彌補自己的缺陷,誤認為有了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們更為完整。其實不是的,東西不用多,夠用就行。

因此,我希望能過上更為極簡的生活。

另外,雖然我不敢妄稱自己是個資深的極簡主義者,但還是希望以我的經歷去告訴大家極簡主義的好處。這裡給大家推薦我受益較大的相關作品:

書:

1. 山下英子《斷舍離》

2. 喬舒亞•菲爾茨•米爾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極簡主義:活出生命真意》

3. 比爾·波特《空谷幽蘭》(嚴格來講,這不算極簡主義的書,但裡面講述的隱士的生活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影視:

1. Matt D'Avella《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重要的事物》

2. Matt D'Avella的日常視頻

3. 新井友香《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