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复诊复检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复诊复检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复诊复检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01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复诊复检工作?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形势总体向好,特别是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刚才米司长已经介绍到,现在有77000多名的治愈患者已经出院,治愈率达到94%以上。


大家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新病毒,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疾病应该说也是新发传染性疾病。对这个疾病,目前来讲,还是未知大于已知,对于疾病的致病机理、病程全貌和病程的转归,不同病程阶段的特点,应该还需要不断地加深认识。也是为了对患者进行一个全程的管理,一方面促进患者能够全面恢复健康,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疫情的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下发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复诊复检工作方案》,这个工作方案就是要周密、细致地做好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包括它的隔离观察、健康监测以及康复管理等等,这些方面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患者全程的管理,有利于患者身心全面的康复。在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因为涉及不同的机构,比如定点医院出院前要制定好两到四周的复诊复检的计划,同时还要对出院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回家以后怎么样通风,怎么样做好个人的自我健康监护等等。


同时,到了社区以后,包括在隔离期间,有的可以是居家隔离,也有的地方实行隔离场所的集中隔离。在隔离的过程当中,既要加强自身的康复,同时还要做好两到四周的复诊复检,跟踪随访相关的检查。如果是需要康复的,轻一点的可以居家,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指导;如果是需要专业的康复机构,也可以由专业机构介入。总而言之,出院以后的全程管理,一方面需要定点医院、社区的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几方面的无缝衔接,更需要患者和患者家人的密切配合,最终使得出院患者得到身心的整体康复。

02

我国在接种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方面有哪些进展?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相信在疫情防控这样的特殊时期,大家对疫苗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疫苗在阻断传染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公共健康安全作用方面,比以往了解得更深入了。


最近这些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目前我们的适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的疫苗有15种,这15种疫苗可以预防15种传染病。2019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一直在9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接种率,有赖于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比如说我们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同时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目前30个省(区、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基本上已经和国家的信息平台对接,也已经和疫苗电子追溯的协同平台也完成了对接。这样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对于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么多年来,我们通过大量的免疫接种工作,国家消灭了脊髓灰质炎,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2019年,全球有多个国家暴发了麻疹疫情的情况下,我们国家麻疹的发病率降到了历史新低。所以说,我们国家预防接种工作的显著成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公众、媒体和社会各界对预防接种的大力支持。4月25日就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我们今年儿童预防接种日的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预防接种工作,共同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03

出院复阳的新冠肺炎患者是否需要继续接受治疗?

一般情况下,复阳的患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目前看大部分复阳的患者都没有症状,只是核酸检测出现了阳性,也有极个别的会出现一些症状,但是病情恶化的病例是非常少的。所以对于复阳来讲,我们首先要进行相应的隔离,因为复阳仍然可能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播的风险,所以要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第二是进行密切的医学观察,因为这样的病人是否进展,要通过观察来看。尽管我们说大部分的病人没有症状,但是极个别会有临床表现,我们需要进行医学干预。所以综合来看,一方面隔离,另一方面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


目前针对复阳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第七版诊疗方案里有明确的出院后管理相关建议,就是在出院以后要居家隔离观察14天。这14天我们强调要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最好采取单间隔离等一系列的隔离措施,也避免复阳人群可能潜在的传播风险。所以我们通过这种手段已经是控制了复阳人群造成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在居家隔离期间,也要继续观察病情的变化,出院两到四周以后,建议到医院去随访,也是希望发现病情可能进展的风险,并给予及时的干预。目前我们对复阳的病例,强调密切的监测和随访,出院以后复检是非常重要的。

04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居家隔离时有哪些要求?

患者治愈出院以后,后续还有一系列的管理,主要包括对他的隔离医学观察,以及健康的监测、复诊复检、康复管理这样几个方面。在他进行隔离观察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单人居住,注意通风,注意手卫生,同时减少人群的聚集。在家人照顾过程中,需要患者和家人都佩戴口罩,同时也要注意给患者加强营养。


后续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帮助患者有关疾病的恢复;二是对他有关身体功能的恢复;三是对于他心理的恢复。而心理的恢复,应该说跟疾病和身体的恢复相比同等重要。在社区内,无论是亲戚、邻居、家人,都要关注、关心和关爱好我们的出院患者。出院患者作为康复期的患者,他体内已经有特异性的抗体,使得他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会造成感染他人的现象。所以在社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也希望,我们社区的同仁能够接纳他们的回归,共同来维护好他们的健康,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心理的关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的温暖。所以心理的康复、心理的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05

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集中隔离期间如何就医?

首先,对这种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门颁布了一个文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与原发基础疾病分类救治有关工作要求》。这里面强调,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干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区分对待,分区进行治疗。具体有几个方面:一是对新冠肺炎已经痊愈了,只是治疗基础病的,要转到专科医院或者具有综合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这里面需要一些衔接,从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到其他综合医院,中间要有一系列的环节,要进行很好的对接。


第二,有些病人确实很重,不能搬运,我们强调就地治疗。在定点医院,要有相应的MDT团队。对有基础疾病较重不能转运的,进行积极救治。当然也有一些病人有基础疾病,但是并不是很重,所以他可以在社区层面、在家庭医生的照护下进行相应的管理。回到社区,密切的监察和随访。


综合来看,有基础疾病的病人,通过这几个环节可以有效地得到分层救治。新冠肺炎本身,有很多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是导致病恶化的因素,因此基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希望各级医院要进行很好的对接,保证这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得到很好的照护。

06

如何做好出院后出现后遗症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复管理?

首先肺部严重感染可能会发展为纤维化,实际肺纤维化本身也是疾病进展的一个结果。就像我们皮肤割破了以后会出现一个瘢痕,实际肝硬化也好、肝纤维化、肺纤维化都是类似的。肺纤维化主要的表现,常常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有咳嗽等等表现。因此,我们对肺纤维化的干预还是非常重要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从肺纤维化的病因来讲,常常是慢性的损伤,更容易导致纤维化,比如说尘肺,像慢性的间质性肺病等等,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的话,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纤维化的表现,甚至会影响肺部功能,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新冠肺炎是个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程比较短,所以导致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尤其是轻型的病例,大部分不会出现肺纤维化的。但是对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例,有可能会出现肺纤维化。因为我们知道,新冠肺炎对肺脏的损害是比较重的,有明显的炎症和损伤,炎症损伤之后有修复,修复的过程就是纤维组织增生的环节。但是修复和纤维组织增生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病情不重,很快可能就吸收了,但是严重的话,可能会残留一些纤维化。从病亡的病人解剖可以看到,有些实变和纤维化的表现,因此对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例要重视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卫生健康委有一系列的文件,包括出院患者康复的管理规范,以及包括健康管理的一些规范。这些办法都是要求密切监测和随访,管理这些病人。一方面,出院以后要通过康复的手段,包括中医中药等等,进行相应的干预,避免后遗的纤维化发生发展等等。第二是密切的监测随访,对重症、危重症的要长期随访,因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不是短期内发生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可能出院以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所以强调对重症和危重症的要长期随访,观察他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当然,对这个病,这是个新发的传染病,对他的转归到底是什么情况,仍然还需要很多研究工作。现在科技部也在做一系列的恢复期病人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找到病变进展或者恢复规律,指导临床实践。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