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基地之可可托海:苏联才是老大

除了经理,在各个管理岗位上,苏联人都占主导,中国人跟着学习。苏联建国三十多年了,他们有着成熟的企业管理制度,可可托海就是按照他们的制度来管理的。中国人要学习,就要懂俄语,因此几乎所有的职工都在学习俄语。但是并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中国职工只能拜苏联人为师,跟他们学习语言。书店里有俄语字典卖,职工们几乎人手一本。

有一个故事。那时候从乌鲁木齐到可可托海需要经过奎屯、克拉玛依、北屯(当然那时候北屯作为城市还没有建立起来),路面是泥土,坑坑洼洼,汽车行驶很慢,没有特殊情况耗时一个星期,有特殊情况的话,比如车坏了、遇到积雪覆盖路面等情况,用时就不可预知了。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从乌鲁木齐到可可托海的路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只”花了7天时间。他在这点时间里学会了两千多个俄语单词,到了可可托海就能和苏联人做基本交流了,以至于苏联人以为他在学校学的是俄语。

可可托海矿场下属部门有采矿队、选矿队、电力组、机修组、运输队等几十个部门,这些部门的正职管理人员都是苏联人。每一个部门又下属若干班组,基层班组长有的是苏联人,有的是中国人,主要是负责带领班组进行劳动,并记录劳动量,交给财会部门计算工资。工资以中国货币的形式发放。而一线工人当中,比如下井采矿、选矿等,基本没有苏联人,全是中国人。

在工作中,苏联人起到引领作用,苏联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他们很乐意教授中国人技能技巧,培养稀有金属专业人才。在生活中,基本互不干涉,苏联人住在他们在解放前后兴建的木头房子里,吃他们的食堂,中国人大量人员住帐篷,也有一部分住地窝子。所谓地窝子,就是把地面挖一个洞,装着门。那时候可可托海基础设施兴建很少,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工作之余,苏联人喜欢成群结队来到青山绿水之间,拉手风琴,喝酒,唱歌,肆意挥发,忘乎所以。一些中国孩子没有见过这场面,围着看,他们也不在乎,偶尔还会送给中国孩子一些糖果。有时候,他们在路上唱歌跳舞,拉运矿石的汽车过来了,不断鸣笛,他们置若罔闻,一直到汽车快顶着屁股了才让路。

所有的工程机械都是从苏联运来的,其中大部分是苏联产的,也有一部分是苏联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或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拉回去的。这些机械主要有柴油挖掘机、风力钻孔机等。

可可托海小盆地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国核工业基地之可可托海:苏联才是老大

图片是可可托海出产的绿柱石标本,拍摄于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