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走在“羊”光大道上

位於綦江南部的安穩鎮,是個山高林深石頭多的小鎮,漫山的松柏是這裡的特色景觀,而肥美的羊肉同樣也是此地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在安穩鎮海拔最高的召臺村,養羊已然成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一隻羊一天差不多要吃10斤草、3兩玉米碎,所以我專門流轉了10餘畝地來種草,專門供給羊吃。”4月13日,在召臺村村民劉文生的養殖家庭農場裡,近50只大小不一的黑山羊正低頭嚼著鮮嫩的草葉。趁著羊在吃草,劉文生告訴記者,他是2017年回到的召臺村,2018年在鎮村的鼓勵下,修建了這個容量160頭的羊圈。去年年底羊圈建成後,他一次性購買了29只羊,自繁自養,僅半年不到的時間,存欄量已經達到了47頭。

重慶綦江:走在“羊”光大道上

正在給羊喂草的劉文生(攝影:趙竹萱)

“一隻羊羔的價格在700-900元之間,成本大概每頭400-500元。這段時間有不少人來買羊羔,如果不是要繼續繁養的話,我最近就能賣十來頭,純利潤大概能有5000元左右。”劉文生笑著說,村上養羊的歷史要從他爺爺那輩算起,村裡每家每戶都懂得養羊的技術,但與現在不同的是,原來村上養羊,產出的羊羔小不說,病死率還高,養殖風險很大。近幾年,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的便捷,村民通過區農業農村委組織,學習了養羊的經驗技術,日常也可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諮詢養殖方面的問題,如此,羊的成活率才高了,並且連出肉率也比原來提高了數倍。現在,村上養羊的村民越來越多,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重慶綦江:走在“羊”光大道上

家庭農場內的成羊(攝影:趙竹萱)

村民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那麼基礎設施建設便刻不容緩。

據召臺村駐村第一書記鄭意回憶,一年多以前的召臺,上山進村的路是摻著石頭的泥巴土路,路一側是陡峭的懸崖,另一側是隨時可能滑石子的石壁。山高坡陡,驅車上山下山,就算是老司機也會嚇出一身的大汗,而村內的路就更不用說了,汽車完全無法通行,過往進出只能依靠村民的牛車。

“就這樣的條件,想要脫貧致富,想要發展產業是不可能的。”鄭意說,自從老百姓們的養殖熱情被調動起來後,修路便成了大家最迫切的意願。

經過兩年的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召臺村硬化村級公路14.5公里、人行便道36公里。

重慶綦江:走在“羊”光大道上

徐宗純自家的小羊圈(攝影:趙竹萱)

“一看到村上開始修路了,我就買了10只羊來養起。”今年57歲的貧困戶徐宗純是召臺村3社的居民,家裡只有他和妻子兩個人,妻子身體不好,全家就靠他一個人賺錢養家。2018年開始養羊之後,他先後參加了3次區內組織的技術培訓,其中一次還隨區農業農村委去到了其他省市。

隨著技術的不斷累積,他的養羊規模也在逐年擴大。“去年年底賣掉了十幾只成羊,前陣子又賣掉幾隻羊羔,現在我這裡還有27只羊。”徐宗純說,去年他養羊、養豬、種水稻、種蔬菜……年收入達到7、8萬元,今年估計要賣出20只羊,收入大概能增加1萬元左右。

“今年全鎮黑山羊養殖量達1.5萬隻。為了促進黑山羊養殖產業的發展壯大,鎮上今年還出臺了新的鼓勵政策,對一般農戶,只要規模在50頭以上,並建設標準化家庭農場,就對其進行基礎設施及種羊補貼;對養殖50頭以上黑山羊的貧困戶,在區內鼓勵政策的基礎上,外加基礎設施補貼。”據安穩鎮農服中心主任袁洪春介紹,該政策更深的意圖在於引導全鎮黑山羊養殖產業從分散養殖轉為集約化、標準化養殖,逐步打破傳統養殖格局,不斷向著規模化、特色化、生態化、科學化的現代畜牧業方向前行。

(作者: 趙竹萱)

(作者單位: 綦江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