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時至今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即將突破200萬,累計死亡人數近13萬。

在疫情爆發初期,由於新冠病毒(SARS-CoV-2)與其近親SARS-CoV-1表現出了諸多相似之處,很多人認為,新冠肺炎在導致短暫的嚴重疫情之後,會被各種公共衛生措施根除[1]。

現在越來越多的組織和機構認為,上述情況基本不會發生[2],新冠病毒的傳播套路更像個季節性爆發的大流感

來自中國、意大利和美國的經驗表明,新冠肺炎甚至可以壓制醫療資源豐富國家的醫療保健能力[3-5]。此外,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干預措施主要集中在接觸者追蹤、隔離和社交隔離方面。這給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了解新冠肺炎未來的傳播趨勢和未來的防控方式

昨天,來自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傳染病學和流行病學專家們,在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6]。

他們認為,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新冠肺炎擠兌重症監護能力,我們可能需要長期或者間隔性的社交隔離,直到2022年

。此外,他們還呼籲,即使在新冠肺炎被明顯消除的情況下,也應維持對新冠病毒的監測,因為2024年有可能迎來新一輪復發

《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論文首頁截圖

根據以往的研究經驗,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和大流行後傳播動力學取決於各種因素,例如傳播的季節性變化程度,免疫持續時間,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之間的交叉免疫程度,以及控制措施的強度和時機等等

想要建立預測新冠肺炎發展趨勢的模型,就得考慮上述相關因素。不過,目前關於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和免疫學數據依然有限,不足以構建模型。

傳染病/免疫學專家Yonatan Grad和流行病學專家Marc Lipsitch將目光放在了新冠病毒的近親HCoV-OC43和HCoV-HKU1身上。因為前面提到的那些影響冠狀病毒傳播的因素,在這兩個冠狀病毒中都有深入的研究。

基於美國2014年-2019年的數據,他們構建了一個名為SEIRS的模型,以描述HCoV-OC43和HCoV-HKU1的傳播動力學。通過這個模型得出的數據和結論,與實際數據一致。

《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預測評估模型

接下來,Grad和Lipsitch的研究團隊收集了已有的新冠病毒相關數據,並將新冠病毒整合進了這個動態傳播模型中。

通過這個模型,研究人員證明了以下5個主要結論:

1、新冠病毒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間繁殖。

2、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獲得的免疫力不是持久性的,新冠肺炎會循環爆發,爆發的週期與免疫力的持續時間相關。

3、傳播的季節性變化,會導致流行早期峰值低,但是冬季會大爆發。

4、如果人類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是持久的話,一場大流行的5年或者更長時間之後,新冠病毒可能會消失。

5、新冠病毒與其他β冠狀病毒的輕度交叉免疫可能讓新冠病毒短暫消失數年,然後捲土重來。

《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5個結論對應的圖

接下來就是要評估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干預方案。

現階段看來,雖然很多藥物和疫苗的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但是非藥物干預仍然是遏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唯一有效手段。目前,很多國家都已經實施了社交隔離,但是這些措施實施的時間和強度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為了完成上述評估,研究人員綜合了其他研究的數據,對SEIRS模型稍作調整,而且在評估之前,他們還假設了一種最壞的情況:那就是HCoV-OC43和HCoV-HKU1與新冠病毒之間不存在交叉免疫。這就意味著,新冠病毒的傳播不受上述兩種病毒的影響。

在綜合了各種情況之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目前的重症監護能力下,新冠病毒的流行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而且期間還需要不同程度的社交隔離。除非重症監護能力大幅提高,或者已經找到特效藥和疫苗,才可考慮放鬆社交隔離

《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新冠病毒(來自NIAID-RML)

當然,上述數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更多數據的出爐,我們就能得到更準確的數據。例如,研究人員認為,基於人群的血清學研究非常重要。血清學分析至少可以獲得兩個關鍵數據:免疫力持續時間和無症狀感染者佔比

具體來說,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假設康復者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能持續兩年,那如果患者實際的免疫力持續時間少於兩年,那社交隔離就得加強,反之,社交隔離就可以減少。

同樣地,如果人群中存在大量的未被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人群有可能更快實現群體免疫,這也提示社交隔離可以做相應的調整。

《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新冠病毒(黃色)與死亡的細胞(圖源:NIAID-RML)

今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佈,將在全國9省、市(含武漢市),開展社區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以瞭解社區人群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水平,探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生情況,為新冠防控策略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看來中國衛生系統的想法與Grad和Lipsitch團隊不謀而合。

另外,陳薇院士領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本月12日開展二期臨床試驗,這也是全球目前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此外,我國目前還有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臨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準備之中。

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早日戰勝疫情,早日結束社交隔離。

編輯神叨叨

由奇點糕歷時3個月打造的音頻課程《小細胞肺癌8講》重磅上線啦~ 我們用8講的課程,幫您回顧了小細胞肺癌領域近30年來的重要探索和進展。只需80分鐘,即可縱覽小細胞肺癌領域的前沿學術進展。

《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此外,我們還準備了少量紙質版講義,購買課程後加主編微信即可免費申領,先到先得!

參考資料:

[1].Heymann D L, Mackenzie J S, Peiris M, et al. SARS legacy: outbreak reporting is expected and respected[J]. The Lancet, 2013, 381(9869): 779-781.

[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ranscript for the CDC Telebriefing Update on COVID-19(CDC, 2020);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0/t0225-cdc-telebriefing-covid-19.html.

[3].Li R, Rivers C, Tan Q, et al. The Demand for Inpatient and ICU Beds for COVID-19 in the US: Lessons From Chinese Cities[J]. medRxiv, 2020.

[4].https://apnews.com/a4497f31bf5dbc1ff263e4263fc9f69e

[5].https://apnews.com/7c7563cb82626a4042797c6aa6da260a

[6].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14/science.abb5793

[7].Su S, Wong G, Shi W, et al. Epidemiology, 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viruses[J]. 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16, 24(6): 490-502.

《科學》:社交隔離或需持續到2022年!哈佛團隊預計,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傳播丨科學大發現

本文作者 | BioTalker

不想隔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