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馮驥才(1942年生)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畫家、文學家。

初為畫家,專事摹古;文革後棄畫從文,成為崛起的“傷痕文學運動”代表作家;90年代初又重新拿起畫筆,以一種極富魅力的“不一樣的繪畫”在畫壇獨樹一幟。

其作品以貫通中西的繪畫技巧,與含蓄深遠的文學意境,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做為畫家的馮驥才先生,遠不如他的作家身份廣為人知,但其實他是被迫成為作家的。

“我被迫成為作家,卻天生一個畫家。我自幼酷愛繪畫。未識字之前,便將心中種種故事畫成圖像,塗鴉於各處,固然惹人生厭,卻見形象之想象乃我先天之素質。”


“思圖成就一位國畫大家,乃我青少年時最大願望。併為此傾注全力,終日習畫,手不離筆,以致無名指內側硬被磨出蠶豆大小一塊硬繭。”


“倏然文革結束,時代驟然鉅變,生活翻天覆地,我因命運的驅使,以文為民代言,轉向文壇。日日所思所想,壓迫筆桿,不敢懈怠。不覺之間,漸漸疏離丹青,一別竟是十餘年。”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我於1990年初,放慢寫作,定心靜思,總結以往。在對自己的文學調整間,忽然來了畫興。心中毫無準備,繪畫的情感竟如山洪暴發,江流倒瀉,狂洋恣肆,勢不可遏。”

馮驥才先生此時的畫,不再是單純的畫,它們是文字。是將文字隱去,但又可以處處讀到文字的一種特殊的繪畫語言。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山頭,樹間,流水;春林,夏花,冬雪;輕靈的飛鳥,空寂的小船,古舊的土屋;秋天裡哀婉的蘆葦,敞開柵欄的蕭條的庭院,鋪滿落葉的悽寂的小徑,等等。


這些無數充滿靈性的空間,它們都很接近馮先生的那些精短美妙的散文化小說,猶如夜曲,超然而深遠。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對馮驥才先生而言,文學是連綿不斷的畫面,而繪畫則是片斷靜止的文學。文學的精神始終貫注於他的繪畫中。

他認為,中國畫講究“意竟”。何謂“意境”? "意”為文學, "境”為繪畫。“意境”就是文學與繪畫融合的高度思維。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細觀其山水作品,用筆勁健而精簡,用彩溫融而沉著,雖逸筆草草,卻天縱自然,時時處處彰顯出一種博大,給人以強烈而經久的震撼。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此外,他敢於使用金色,或其它透亮色。其畫面豐富、和諧、真實、清晰,具有強烈的透視效果。

而光與色的交織和變幻,使作品極具韻律、節奏感,散發出一種內在的、神秘的、謎一樣的力量。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這些作品在光與影的處理上,馮驥才較為徹底地擺脫了中國畫的羈絆,而更多地採用了西畫的創作技法。

遠遠望去,總會誤以為是油畫。儘管他在繪畫時使用的全都是中國畫的材料。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馮驥才先生注重光影中事物的千變萬化,更喜歡把散文融入繪畫,著意呈現文學想象與主觀心緒,讓繪畫成為一種可述的藝術。

影子之美,是它呈現著事物生命的姿態。雪如白紙,雪地上的影子十分清晰也十分之美。


中國畫的奇妙是可以用“留白”來表現白雪,而不是用白顏色去塗抹白雪。那麼,雪地上的樹影不但表現白雪,也是表現陽光了。影子愈清楚,陽光愈強;影子愈模糊,陽光愈弱。——節選自《雪地上的陽光》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我生長在海河邊,最喜愛從樹間看船。大樹佇立不動,帶著一種靜穆的氣息。江上行舟就在這巨大的樹木之間;船行很慢,有時看上去好似靜止不動;稍不留意,這船兒便跑到樹後,江上一片空白。或者忽然又有幾隻船兒揚著白色的布帆飄進視線中來。


我極少重複作畫。這樹中之舟卻畫了不止一幅。一是因為自小生活在海邊,這種美感記憶太深;一是由於我對畫槐樹的樹皮有一種偏愛。手使兼毫的大筆蘸墨蘸水,逆鋒相上,既有粗礪的飛白,也有幻化的水墨,感覺非常豐富。如果能把一種事物變成一種特定的審美,則是作畫時很高的境界,也是一種自享。故而這題材我例外地畫了多次。——節選自《樹間舟》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他是會畫畫的大作家,散文如畫,畫如散文


“文學是用文字作畫,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繪畫是用筆墨作畫,畫中的一點一線,一塊色調,一片水墨,都是語言。”

他遵循文人畫“抒寫性靈”與“意境至上”的傳統,追求一種更適合當代審美的散文化的“可敘述”的意蘊。

馮驥才的文字裡透著光,他的畫也沐浴在這種清純的恬靜的陽光裡,令人久久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