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冯骥才(1942年生)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文学家。

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弃画从文,成为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90年代初又重新拿起画笔,以一种极富魅力的“不一样的绘画”在画坛独树一帜。

其作品以贯通中西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做为画家的冯骥才先生,远不如他的作家身份广为人知,但其实他是被迫成为作家的。

“我被迫成为作家,却天生一个画家。我自幼酷爱绘画。未识字之前,便将心中种种故事画成图像,涂鸦于各处,固然惹人生厌,却见形象之想象乃我先天之素质。”


“思图成就一位国画大家,乃我青少年时最大愿望。并为此倾注全力,终日习画,手不离笔,以致无名指内侧硬被磨出蚕豆大小一块硬茧。”


“倏然文革结束,时代骤然巨变,生活翻天覆地,我因命运的驱使,以文为民代言,转向文坛。日日所思所想,压迫笔杆,不敢懈怠。不觉之间,渐渐疏离丹青,一别竟是十余年。”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我于1990年初,放慢写作,定心静思,总结以往。在对自己的文学调整间,忽然来了画兴。心中毫无准备,绘画的情感竟如山洪暴发,江流倒泻,狂洋恣肆,势不可遏。”

冯骥才先生此时的画,不再是单纯的画,它们是文字。是将文字隐去,但又可以处处读到文字的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山头,树间,流水;春林,夏花,冬雪;轻灵的飞鸟,空寂的小船,古旧的土屋;秋天里哀婉的芦苇,敞开栅栏的萧条的庭院,铺满落叶的凄寂的小径,等等。


这些无数充满灵性的空间,它们都很接近冯先生的那些精短美妙的散文化小说,犹如夜曲,超然而深远。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对冯骥才先生而言,文学是连绵不断的画面,而绘画则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的精神始终贯注于他的绘画中。

他认为,中国画讲究“意竟”。何谓“意境”? "意”为文学, "境”为绘画。“意境”就是文学与绘画融合的高度思维。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细观其山水作品,用笔劲健而精简,用彩温融而沉着,虽逸笔草草,却天纵自然,时时处处彰显出一种博大,给人以强烈而经久的震撼。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此外,他敢于使用金色,或其它透亮色。其画面丰富、和谐、真实、清晰,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

而光与色的交织和变幻,使作品极具韵律、节奏感,散发出一种内在的、神秘的、谜一样的力量。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这些作品在光与影的处理上,冯骥才较为彻底地摆脱了中国画的羁绊,而更多地采用了西画的创作技法。

远远望去,总会误以为是油画。尽管他在绘画时使用的全都是中国画的材料。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冯骥才先生注重光影中事物的千变万化,更喜欢把散文融入绘画,着意呈现文学想象与主观心绪,让绘画成为一种可述的艺术。

影子之美,是它呈现着事物生命的姿态。雪如白纸,雪地上的影子十分清晰也十分之美。


中国画的奇妙是可以用“留白”来表现白雪,而不是用白颜色去涂抹白雪。那么,雪地上的树影不但表现白雪,也是表现阳光了。影子愈清楚,阳光愈强;影子愈模糊,阳光愈弱。——节选自《雪地上的阳光》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我生长在海河边,最喜爱从树间看船。大树伫立不动,带着一种静穆的气息。江上行舟就在这巨大的树木之间;船行很慢,有时看上去好似静止不动;稍不留意,这船儿便跑到树后,江上一片空白。或者忽然又有几只船儿扬着白色的布帆飘进视线中来。


我极少重复作画。这树中之舟却画了不止一幅。一是因为自小生活在海边,这种美感记忆太深;一是由于我对画槐树的树皮有一种偏爱。手使兼毫的大笔蘸墨蘸水,逆锋相上,既有粗砺的飞白,也有幻化的水墨,感觉非常丰富。如果能把一种事物变成一种特定的审美,则是作画时很高的境界,也是一种自享。故而这题材我例外地画了多次。——节选自《树间舟》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他是会画画的大作家,散文如画,画如散文


“文学是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作画,画中的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

他遵循文人画“抒写性灵”与“意境至上”的传统,追求一种更适合当代审美的散文化的“可叙述”的意蕴。

冯骥才的文字里透着光,他的画也沐浴在这种清纯的恬静的阳光里,令人久久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