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了黨支部 富了小村莊

乾淨整潔的陳設,配置整齊的設備……在赤峰市松山區小建昌營村煥然一新的黨群服務中心,黨組織書記王素華正與“兩委”成員、村民代表商議如何開展春耕備耕。“誰能想象去年我們還是軟弱渙散村?今天的變化多虧了聯建黨組織的傾力幫扶。”談起小建昌營村的巨大變化,王素華激動地說。

這是赤峰市實施“強村帶弱村”成效的真實寫照。圍繞強支部、補短板,築牢黨的脫貧攻堅戰鬥堡壘,赤峰市深入開展黨組織聯建共建,採取“強村帶弱村”的辦法建立黨建聯合體217個,覆蓋全部871個建檔立卡貧困嘎查村,通過聯建幫扶、包村指導等方式,抱團推進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新改擴建嘎查村黨組織活動場所647處,完善村級運轉經費和幹部報酬足額兌現、規範使用、穩定增長機制,有效破解了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讓小建昌營村這樣的軟弱渙散黨組織實現了動態“清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與此同時,赤峰市把領導班子建設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選拔“三農三牧老熟人”“老鄉鎮”充實縣鄉領導班子,擇優選派2043名機關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建檔立卡貧困嘎查村派駐幹部全部達到5人以上,實現脫貧攻堅盡銳出戰。

“村裡的企業由衰轉盛,老百姓的腰包從癟到鼓,離不開姚書記的辛苦付出。去年他還代表我們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國慶觀禮,是我們全村人的驕傲!”元寶山區建昌營村民這樣評價書記姚志軍。像姚志軍這樣“一肩挑”的書記,從過去的93名增加到了779名。

為了選優配強一批姚志軍式的好書記,赤峰市以融合黨建為抓手,整合市縣黨校、敖漢幹部學院、融合黨建示範點培訓資源,大力實施“帶頭人隊伍建設優化提升”項目,對2.1萬名扶貧幹部進行全員培訓,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赤峰市各蘇木鄉鎮黨委牽頭,以黨建鏈引領產業鏈、服務鏈,聯合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牧扶貧供銷部門黨組織,發揮政策支持、資源整合、服務打包等優勢,實施“一體推進黨建聯合體與產業化聯合體融合發展”新模式。

在元寶山鎮黨委領導下,赤峰市和潤農業公司黨總支打破領域、行業等限制,與建昌營村、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北京豐臺區種子管理站等31個黨組織開展黨建共建,大力發展蔬菜、種苗等產業,拉動4萬餘人就業,輻射種植戶30餘萬戶,帶動全鎮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超過20萬元。

寧城縣小城子鎮依託林果產業黨建聯合體,以綠髮農業科技公司為龍頭,抱團發展設施農業園區500畝,果蔬集散中心90畝,覆蓋貧困人口799人,安置貧困戶就業80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拉動4個貧困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

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去年以來,赤峰市打造2690個黨群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形成市縣鄉村四級黨群服務中心體系,為群眾辦理扶貧事項提供“一站式”服務,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喀喇沁旗西橋鎮全面推行黨員“1+X”幫帶模式,在農牧民黨員中培養致富帶頭人,在致富帶頭人中發展黨員,培養“土專家”“田秀才”、黨員能人78名,服務帶動241名貧困群眾發展致富。

翁牛特旗海拉蘇鎮推行黨建引領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推動調解、仲裁、訴訟等力量沉到網格、聯合作戰,免費調處經濟糾紛上千件。

夯實黨建基礎,發揮黨建優勢。赤峰市凝聚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大合力,推動10個國貧、區貧旗縣區全部退出貧困序列。2019年,赤峰市被國務院扶貧辦批准設立為中西部省份唯一一個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記者 及慶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