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超: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

坡头供电局驻坡头区麻斜街麻新村委会专职扶贫干部刘慧超,3年如一日,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助力全村贫困户走出贫困行列。麻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87人,现已脱贫退出44户85人,贫困人口退出比例为97.7%。

加大教育扶贫

刘慧超是一名军转干部。他18岁参军,36岁转业,2017年转业到湛江供电系统,一直从事扶贫工作。

初到麻新村,一连几个星期,刘慧超几乎“泡”在了村子里,在走访了每一家贫困户了解情况后,刘慧超边聊便记录,记满了一大本笔记。晚上回到住处,打开密密麻麻的案卷,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45户贫困户87人,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中,有劳动能力20户57人,无劳动能力25户30人。低保户24户54人,五保户13户13人,一般贫困户8户20人。这可是一块块硬骨头啊!

刘慧超非常重视扶志工作,提出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今年,坡头供电局计划向麻新村捐赠12万元。关于这笔钱的用途,刘慧超想到缺衣少食的贫困户,更想到麻新村正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少年,他建议,除了其中一部分用于贫困户节日慰问外,其他用于麻新小学建设“南网知行”书屋。“通过建设图书室,能促进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也能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更能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一举多得。”目前,“南网知行”书屋正密锣紧鼓地筹建中。

黄诗敏是麻新村考出去的本科大学生。但她是一名孤儿,经济困难。刘慧超与村委协商,从湛江供电局给麻新村捐赠的扶贫资金中拿出7000元进行资助,并经常鼓励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办法总比困难多

“几乎每天只要有空,他都跑来看看我有什么要帮忙的,我的饭店也是因为有他才能建起来的,他就像我的大哥一样亲切。”贫困户黄志勇提到“超哥”就红了眼眶。

黄志勇身残志坚,誓要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刘慧超经常去帮助黄志勇,得知他准备开一家餐馆、并已找到合适位置、但缺乏启动资金后,积极向麻斜街道办汇报,为黄志勇争取到1万元的创业资金,同时帮助其申请5万元的无息贷款。最终,黄志勇的餐馆于2019年6月开业。刘慧超常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帮黄志勇的饭店“打广告”。如今,黄志勇的餐馆经营得红红火火,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刘慧超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做群众的贴心人

“要想群众信服,先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刘慧超总是说。

为宣传“每月15度免费电”的优惠政策,刘慧超走村串巷,一户户讲解这项政策。在刘慧超和坡头供电局营销线同事们的努力下,麻新村符合“免费电”政策办理条件的群众全部办理妥当,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黄屋村贫困户林婆轩,其女儿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今年3月份女儿出嫁后,家庭收入减少。刘慧超向麻斜街道办汇报林婆轩情况,并征求林婆轩本人意见后,向街道办申请帮扶资金,为林婆轩购买首批鸡苗55只,并为其做了鸡舍、鸡圈。

为了帮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刘慧超还当起了“劳务中介”和“农用具采购员”,组织贫困户参加招聘会和劳动技能培训,并利用麻斜街下拨的9万元赈灾资金,分两次购买22头黄牛和1000斤化肥分给贫困户,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增加收入。

绝不落下一户一人

目前,麻新村委会未脱贫人数为2人,但刘慧超心中并不满意这个成绩,坚持“扶贫路上,绝不能落下一户一人。”

未脱贫的贫困户陈小琼是2019年新增贫困户,家里只有她和儿子阿辉2人,2人都患有智力障碍。阿辉无户籍,无法办理低保手续进行政策兜底,因此家里每月只能靠陈小琼一个人的低保金维持生活。

“两母子无劳动能力,属于政策兜底,要为他们办理低保手续,首先要为陈小琼及其儿子完成亲子鉴定,然后要补办户籍,办理低保,并对其儿子阿辉病情进行鉴定,办理残疾证,申请残疾补贴。那样,两母子每月的收入加起来就有近1500元。”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阿辉如何肯去办理低保?

“阿辉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别说去办户籍手续了,平时叫他做一件极简单的事都困难。”为了让阿辉顺利完成亲子鉴定和办理各种申请手续,刘慧超耐心哄着他才能完成。

连日来,刘慧超奔波于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坡头区妇幼保健医院、麻斜派出所之间,带领未陈小琼和阿辉做亲子鉴定,为阿辉补办出生证明、补办户籍。目前,阿辉身份证已办好,低保也办好了,4月份开始领低保金。

陈小琼的住房为危房,但因为是新增贫困户的缘故,未列入政府部门2019年的危房改造计划,刘慧超积极向麻斜街道办、麻新村委会反映,为其筹集房屋改造资金,经多方努力,在2019年10月为其完成危房改造。刘慧超又倡议坡头供电局志愿者自费购置线槽、铜线、带箱漏电开关等器材一批,并为其安装,保证了贫困户及早住进新房,以实际行动温暖贫困户的心。

“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2019年底,刘慧超的妻子重病动手术,至今还在家养病,女儿在读初一,儿子才两岁多,正需要父亲的陪伴与帮助。但刘慧超作为驻村扶贫干部,花在家里的时间较以往少了很多。

由于脱贫攻坚责任大、任务重,刘慧超长年驻村,几乎很少有机会回家。他也想过请假照顾病重的妻子,给长期缺少陪伴的女儿、儿子弥补一下多年来亲情缺失的“欠账”,但贫困村贫困群众恳求的眼神、急于脱贫的殷切期望让他一次次开不了口。妻子眼中的“生病时完全指望不上的丈夫”,女儿、儿子眼中“老是承诺好好陪陪我却老是食言的爸爸”,却成了麻新村贫困群众眼中的“希望”。

他,是当地政府和村委眼中的好干部。他不但为当地村委分忧,积极参与麻新村建设脱贫攻坚,为麻新村党员进行“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的党课授课,受到麻新村党总支的肯定认可。

他,是麻新村群众口中的能人和“老大哥”,作为“上头派来的干部”,他没有半点架子,积极为贫困户出谋划策。

他常说:“虽然我退伍了,工作内容变了,但服务的对象不变,服务的宗旨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