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點失傳的文化瑰寶——《道德經》

差一點失傳的文化瑰寶——《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俄羅斯大作家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差一點失傳的文化瑰寶——《道德經》

說到道德經,不得不說的就是其作者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稱號,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但是周王朝越來越衰敗,老子便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

差一點失傳的文化瑰寶——《道德經》

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遊,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聽後,就在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試想,若沒有當年的,那麼《道德經》是不是就不會流傳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