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失传的文化瑰宝——《道德经》

差一点失传的文化瑰宝——《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俄罗斯大作家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差一点失传的文化瑰宝——《道德经》

说到道德经,不得不说的就是其作者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称号,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但是周王朝越来越衰败,老子便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

差一点失传的文化瑰宝——《道德经》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听后,就在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试想,若没有当年的,那么《道德经》是不是就不会流传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