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朗:發展中的中國馬鈴薯加工業,用科技提升整體收益 | 美通社

陶朗:發展中的中國馬鈴薯加工業,用科技提升整體收益 | 美通社

近日受疫情影響,越南等國宣佈停止出口大米,引發了部分地區市民囤糧現象。對此,商務部回應:我國糧食儲備充分,無須囤糧。糧食安全始終是各國戰略佈局的重點,減少對進口糧食的依賴非常關鍵。除了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均能自給自足,我國在“第四主糧”馬鈴薯上的發展成就也有目共睹:中國的馬鈴薯總產量和種植面積都已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國內馬鈴薯加工業佔比仍偏低,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提高馬鈴薯加工企業的盈利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中國馬鈴薯加工業的現狀,陶朗集團提出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升產業的整體收益,從而確保不斷提高中國馬鈴薯加工業的經濟效益的觀點。

中國馬鈴薯總產量全球第一,但加工佔比偏低

過去,大部分馬鈴薯的種植地和消費市場位於歐洲和北美洲。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等市場的消費量和產量均出現了大幅增長。最新的數據顯示,馬鈴薯的全球年產量約為 388,191,000 噸,其中約1/4產自中國。

馬鈴薯適應性強,節水、高產,研究表明,種植馬鈴薯的需水量比水稻少30%,且每公頃產量更高。我國的耕地面積有近三分之一屬於乾旱區,在這些區域,水分不足是限制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在乾旱區種植水稻、小麥等均不太合適,種植馬鈴薯成為這些地區糧食種植較為理想的選擇。因此,我國在2015年開始推行馬鈴薯主糧化,具有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的戰略意義。

馬鈴薯用途廣、營養價值高,既可以做菜也能當主食,是中國人餐桌的常客。但除鮮食外,馬鈴薯還可以加工成薯條、薯片等休閒食品,以及全粉、薯餅等薯製品。馬鈴薯變性澱粉還可作為添加劑應用於紡織、化工等行業。加工馬鈴薯產品的經濟附加值高,能夠有效延長馬鈴薯產業鏈,提高產業的經濟效益。

加工馬鈴薯產業擁有巨大的前景,然而,目前我國加工馬鈴薯的比例仍舊偏低。在馬鈴薯加工業較為成熟的國家,如荷蘭、比利時,加工馬鈴薯比例達45%以上,從而提升產值5-10倍。而在中國,加工馬鈴薯比例僅佔15%左右。

發展中的中國馬鈴薯加工業

我國的馬鈴薯產業化水平偏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馬鈴薯品種專業化程度較低。我國的馬鈴薯選育工作經歷了國外引種、種間雜交、生物技術育種的發展過程。但在選種育種時,側重於培育高產抗病的品種,而忽略了品質育種,從而缺乏優良的加工品種。而對於深加工企業來說,優質的加工型品種對於最終成品的品質來說至關重要。目前我國的馬鈴薯品種普遍存在澱粉含量較低、不同批次的形狀品質相差較大等情況,這直接影響了成品的口感和加工企業的出成率。

其次,規模化及機械化程度較低。我國的馬鈴薯種植目前仍以散戶為主,大部分種植戶仍採用傳統的種植模式。由於未形成規模化種植,整體機械化水平偏低,機播和機收比例不足20%。而在比利時和荷蘭,馬鈴薯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0%以上,我國其他糧食作物機械化水平也已達60%以上。由於未形成規模化種植,馬鈴薯原料的品質也無法標準化,各批次原料品質差距大,從而加大了加工的難度,降低了成品品質的穩定性。

最後,貯藏技術較為落後。馬鈴薯一般無法像稻穀、小麥等經乾燥後儲存。馬鈴薯在儲存過程中容易發芽腐爛,因而貯藏時間較短。我國目前主要還是以農戶分散儲藏為主,貯藏損耗大,品質下降和腐爛現象多,加工企業不得不縮短加工時間,設備無法全年生產,無形中增加了企業負擔。

現有先進技術提升加工效率

不斷增加的人口和飲食結構的轉變,也加速了中國市場馬鈴薯需求量的攀升。在可預見的廣闊前景下,廣大從業者努力探索適合中國的產業發展方向。隨著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提出,國家也加大了對相關產業的引導和扶持。不同企業和科研單位,都在努力研發和推廣脫毒種薯和加工專用品種。然而馬鈴薯育種門檻高、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因此在短期內,如何利用現有技術和設備在加工線提高出成率就變得尤為重要。

首先是如何在馬鈴薯去皮時儘量降低去皮損失。目前,我國大部分馬鈴薯品種還是存在薯形不規整、芽眼較深、表皮不夠光滑等問題,如果採用機械去皮,不是在馬鈴薯凹陷或凸起處產生大量浪費,就是無法去皮完全,影響成品品質。在目前各種去皮方式中,蒸汽去皮是去皮損失最低的去皮方式。

蒸汽去皮的原理是用高壓蒸汽使皮下水蒸氣快速膨脹,數秒內實現皮肉分離,這使其針對表面起伏不平的馬鈴薯也能夠以最低的損失率去皮。在加工企業收購到不同批次不同品質的馬鈴薯後,蒸汽去皮設備同樣能夠在保證極低去皮損失的同時完成去皮。陶朗食品是蒸汽去皮技術的技術引領者,其Eco蒸汽去皮機的產能和效率在業內獲高度認可,去皮損失率可低至4%。目前,全球85%的薯條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陶朗的蒸汽去皮技術。

其次,充分利用馬鈴薯,提升整體收益。由於我國的馬鈴薯種植規模化和標準化程度較低,加工商收購的每批次馬鈴薯原料品質參差不齊。有些不適合作為鮮食或高端加工薯條的馬鈴薯,並不需要直接丟棄,仍可以用作他途,例如加工成馬鈴薯全粉,或將有用部分切成薯丁後加工成薯餅。

更為精準的分選技術和設備是充分利用馬鈴薯原料的好幫手。例如,在比利時馬鈴薯包裝商Van Roey的工廠,陶朗的光學分選設備將馬鈴薯分成三種等級:三等品為深綠色和腐爛的馬鈴薯,可加工成牛飼料;二等品為輕微瑕疵或淺綠色馬鈴薯,可以加工成全粉;一等品為品質上乘的馬鈴薯,可以加工成各種美味佳餚。通過對馬鈴薯分選分級,原本可能被廢棄的馬鈴薯能夠"降級"使用,不僅減少了原料損耗,也能夠提升加工商的整體盈利水平。

馬鈴薯是我國糧食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對於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緩解資源環境壓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發展中的馬鈴薯加工業雖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但在某些加工環節利用現有技術,提升出成率和整體收益,不僅能夠加強加工商的經營信心,也是我國馬鈴薯產業化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美通社,2020年4月13日廈門)

閱讀全文: 陶朗:發展中的中國馬鈴薯加工業,用科技提升整體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