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妊娠之宮角妊娠

異位妊娠,顧名思義,就是孕卵沒有著床到子宮體腔內,包括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宮頸妊娠及宮角妊娠,臨床是最多見的是“輸卵管妊娠”,約佔95%,在這裡呢,雖然我們平時習慣性的把“異位妊娠”稱為“宮外孕”,但是,“宮外孕”僅僅指子宮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宮頸妊娠和宮角妊娠,由此看來,異位妊娠的含義更廣。

前幾天老鄉的同事早孕,B超發現妊娠囊在宮腔偏右側宮角處,怕越長越大,子宮破裂,問要不要現在行流產手術?我的意見是建議在觀察一下,畢竟是新生命啊。

異位妊娠之宮角妊娠

報告截圖

隨後,過了一個星期,再次打B超複查的時候已經發現在宮腔裡面了,真的是可喜可賀,那麼,就有人問,懷到偏宮角的位置,還可以長到宮腔裡面嗎?是的,是可以的,我們還是來看看宮角妊娠的診治專家共識。

異位妊娠之宮角妊娠

複查報告截圖,可以看到妊娠囊已經在宮腔了

宮角妊娠的結局

宮角妊娠呢,有3種結局:

第一種情況:為本身胚胎髮育不良,而自然流產,妊娠失敗;

第二種情況:為孕囊向宮腔生長,妊娠或可延至晚期甚至自然分娩;臨床上就需要B超動態觀察情況,像我老鄉同事一樣,可喜可賀的結局。

第三種情況:是孕囊向宮腔外擴展生長,使宮角膨脹外凸,宮角部肌層組織逐漸變薄,最終導致血運豐富的宮角部肌層破裂,發生致命的大出血,孕產婦病死率可以高達2%~2.5%。

所以說,宮角妊娠也是一種嚴重危及孕產婦生命安全的疾病,但是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且定義較模糊,國內外尚無明確的診療規範。

宮角妊娠的高危因素

宮角妊娠的發生可能收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流產史,盆腔手術史,剖宮產史,輸卵管的病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等。

宮角妊娠的分型

根據宮角妊娠的結局,還有孕囊生長的趨勢。

宮角妊娠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Ⅰ型:孕囊絕大部分在宮腔內生長,宮角部外凸不明顯,子宮角部肌層破裂風險低,妊娠或可至中晚期。

Ⅱ型:孕囊主要向宮角外生長,宮角部有明顯外凸,子宮角部肌層破裂和大出血風險高。

宮角妊娠的症狀

一般來說,宮角妊娠患者臨床表現有停經、伴有或不伴有陰道流血,如果宮角破裂的時候,可出現劇烈腹痛及休克症狀。因其部位近宮腔,空間相對較大,肌層較厚,其妊娠可以維持較長時間,肌層破裂大出血時間較輸卵管間質部妊娠晚,對孕產婦生命威脅更大。

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破裂平均時間為妊娠12~16周,宮角妊娠破裂時間可達中孕晚期甚至孕晚期。

宮角妊娠的治療

宮角妊娠的治療,按照其分型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Ⅰ型宮角妊娠時,有一部分患者有可能妊娠到足月並經陰道分娩,但部分患者仍有較高的流產風險和子宮角破裂的風險。

如果患者要求繼續妊娠,應該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妊娠期間可能發生的風險,並嚴密監測孕囊生長趨勢,注意宮角處肌層的厚度以及宮角膨隆外凸的情況,注意是否存在胎盤植入或早剝等,必要時可儘早終止妊娠。

如果患者要求終止妊娠,可以行人工流產術或者藥物流產,最好在B超引導下行人工流產術。因為位置的關係,也有可能出現宮腔殘留,可以同時口服收縮子宮、引血下行的中藥,以“加參生化湯”為加減,可以加益母草、川牛膝、蒲黃、生山楂、赤芍、醋三稜、醋莪術等中藥,效佳。

Ⅱ型宮角妊娠時,只有少部分孕囊在宮腔內,絕大部分妊娠組織不能通過負壓吸宮術清除,而且Ⅱ型宮角妊娠時,常常伴有胎盤植入,子宮破裂大出血風險高,需宮腔鏡或腹腔鏡輔助;必要時開腹止血。

腹腔鏡手術治療宮角妊娠多見於以下情況:(1)妊娠囊造成宮角明顯凸起,難以經陰道及宮腔內處理,可採用腹腔鏡下宮角切開取胚術;但妊娠12周以上的宮角妊娠患者,因大出血風險大,建議行開腹手術。(2)腹腔鏡監護下行負壓吸宮術或宮腔鏡手術,一旦術中出現宮角處穿孔,立即行手術修補。


異位妊娠之宮角妊娠

來源於網絡

治療後的調理

宮角妊娠治療後,患者發生再次異位妊娠的風險還是比較高的,建議沒有生育要求的婦女做好避孕措施。有生育要求的婦女呢,再次妊娠時,一定要儘早的做B超聲檢查,明確胚胎著床位置,密切觀察取其動態。

目前的共識是,宮角妊娠行宮角切開或切除的患者應嚴格避孕2年後再妊娠,行藥物流產或負壓吸宮的患者應避孕半年後再妊娠。

平時呢,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中醫辨證治療,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溼、疏肝補腎、化痰祛溼等一些方法進行辨證治療,可以口服中藥、灌腸、外敷、針灸等治療方式進行調理,最主要的是要有信心,不能因為一次宮角妊娠或宮外孕,就失去信心,怕再次異位妊娠而害怕再次懷孕,好好調理後是可以再次妊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