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紐約《電訊晨報》的記者塞姆·希爾維曼為百老匯的一部新上演的喜劇打出了not good的差評,但他不知道的是,《電訊晨報》與這部劇有50美金的廣告合同,執意要發佈劇評的塞姆·希爾維曼最終被《電訊晨報》掃地出門。
20世紀初的紐約,出版業欣欣向榮,新報紙層出不窮,被開除的塞姆·希爾維曼為了讓讀者們看到自己的評論,也決定創立自己的媒體。有著猶太商業頭腦的他跟父親借了1500美金,創立了《Variety》,設計創刊號頭版的設計師拒收了報酬,但他不知道的是,那個Variety 的Logo,114年都沒有改變,成為了美國娛樂圈一個經久不衰的符號。
《Variety》創刊號
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版業競爭十分激烈,威廉·赫斯特為了與報業大亨約瑟夫·普利策一較高下,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報道流派:黃色新聞。大字號的煽動性標題,專注於聳人聽聞的事件,進行極度誇張渲染的報道,很快成了廉價小報最喜歡的報道模式。
創刊於1905年的Variety也不免受到了黃色新聞的影響,在版面上也借鑑當時的更吸睛的大字號標題,評論中充滿了俚語和縮略語,帶有著紐約獨特的市井氣息。但見證了《紐約新聞報》隕落的Variety並沒有選擇將自己變成一份娛樂小報,在這些街談巷語中,依舊保留了獨立而嚴肅的評論精神。
創始人塞姆·希爾維曼與他的編輯團隊創造了“正統劇(legit)”、”情景劇(sitcom)”、“性感(Sexappeal)等許多行業用語。並將諸如"audience members"、"performance"、"network" 等行業中繁雜的用語縮減成 "auds","perf", 和 "net",這些簡單而朗朗上口的俗語與縮略語讓讀者可以更好的瞭解娛樂圈的現狀與趨勢,讓沉悶單調的產業內容和嚴肅評論也變得風趣可讀。
創始人Sime Silverman
這種俚語化的寫作模式在塞姆·希爾維曼去世之後也保留了下來,成為《Vairety》雜誌的一大特色,《Variety》的編輯們通過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新行話,記錄著美國的娛樂圈的興衰。也讓《Variety》成為美國娛樂行業的定義者。知名導演馬丁·西科塞斯曾經說,《Variety》的內容“讓讀者感到自己不只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有史以來最讓人敬畏的行業雜誌”。
《Variety》從創刊初始,創始人塞姆·希爾維曼便致力於將《Variety》打造成業內最權威的媒體。隨著好萊塢的崛起,《Variety》也很快介入了電影行業,在1907年1月19日,《Variety》發佈了被認為是歷史上的第一份影評。從那一年開始,Variety便用影評記錄著美國電影的發展,雖然在1911年到1913年,《Variety》停止了電影評論,但依舊是現存媒體中持續進行電影評論時間最長的媒體。《Variety》累計重新出版的影評已經超過10萬條,在英文媒體中,只有《紐約時報》和《哈里森報道》兩家歷史悠久的媒體可以媲美。
《Variety》出版的電影評論合集
《Variety》對娛樂行業的報道也不僅限於評論與花邊新聞,1922年起,這本雜誌便開始報道美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從最初僅僅是統計百老匯的上映票房,到上世紀60年代,《Variety》的產業報道已經覆蓋全美各大城市,並最早利用電腦來計算和模擬美國的國內票房,可以說是娛樂產業領先的研究者。
從百老匯到好萊塢,從舞臺到電影院,從銀幕到熒屏,最初只是進行戲劇評論的《Variety》,從報紙到雜誌,從紙媒到網媒,也在不斷適應著時代的變化。前主編蒂姆·格雷認為“娛樂產業需要清楚認識到時代的變革,因為這些改變會影響觀眾”。《Variety》雖然是一份娛樂雜誌,但也從來沒有將自己侷限在娛樂圈之內,美國的歷史重大事件《Variety》都沒有錯過報道,從房地產到時尚,從生活方式到互聯網科技,Variety不放過社會中的每一絲變化,將之轉化為引領娛樂行業的風向標。
《Variety》對CNN CEO的報道 & 2016 特朗普就職特刊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作為娛樂圈歷史最悠久的媒體,《Variety》沒有失去自己的前瞻眼光。在流媒體時代設立了專門製作網絡內容的Variety Studio,其出品的Variety Studio: Actors on Actors也兩次獲得艾美獎,使《Variety》在新時期穩坐娛樂媒體領頭羊。
美國早在20世紀初出現《Variety》這樣的雜誌,並在創刊後不久立足於好萊塢,與美國電影業的起步和發展相輔相成。《Variety》的百年期刊,記錄了整個好萊塢的興衰浮沉,所以日後才會有《Variety》Archive付費檔案供用戶搜索。
聚合型綜藝娛樂媒體之所以能成行,也與早期美國娛樂文化的萌芽,並不具備當今如此細分化的娛樂工業體系相關。娛樂萬象始於一片混沌之中,而《Variety》就是這樣一本盤古開天地於混沌的雜誌。她不斷定義新事物,聚合新的文娛內容,成為美國乃至世界娛樂文化的發源地和風向標。
時至今日,美國專業雜誌的數量迅猛增長,分類也極盡精細。據Wikipedia不完全統計,美國不含報紙期刊的雜誌共有36種分類,包含了現代人類社會存在的一切內容。
其中,娛樂藝術類雜誌共40家,現已停刊的有12家。
即便是在娛樂媒體行業精分的當下,在林林總總媒體爆炸的時代,《Variety》依然是涵蓋了電影、電視、音樂、綜藝、電競、生活方式、視頻與社交內容的王牌媒體。
旗下子刊《Daily Variety》紮根洛杉磯,是聚焦好萊塢與百老匯的日報,在2019年轉化為每週一至週五推送過去24小時頭條新聞的郵件形式;《Daily Variety Gotham》立足紐約市,專注於東岸各類演出行業資訊;Variety.com網頁版於1998年啟動,緊貼互聯網發展腳步;Variety On-The-Go則是其移動客戶端版本;以及各類社交媒體賬號@Variety的運營。
《Daily Variety》
這是一本記錄了娛樂產業鏈中各行各業誕生併成長的雜誌,她也因此形成了各產業聚合的報道與評論的矩陣模式,成為在娛樂媒體圈,美國式資本擴張覆蓋的典範。
中國人娛樂綜藝觀的構建,源於90年代本土創辦至今的幾本時尚類雜誌,那時中國大陸對於娛樂還沒有廣泛深入的瞭解,只能通過時尚雜誌、電影雜誌(《大眾電影》)看到明星,來獲取相關的娛樂消息。90年代末2000年初,港臺娛樂媒體才逐漸深入內地。
成立於1993年的中國時尚傳媒集團,如今擁有17本雜誌,引領了中國時尚傳媒風潮,包括《時尚 COSMOPOLITAN》《時尚先生Esquire》《時尚芭莎》《時尚芭莎·男士》《芭莎藝術》《男人裝》等。她們也是從早期開始,就有實力總攬中國各界明星登上封面的雜誌。明星藝人通過登上封面提升身價人氣,雜誌憑藉明星封面成為最大賣點,時尚雜誌和明星藝人形成了相輔相生的文化生態。
時尚傳媒集團旗下雜誌矩陣
除了與擁有150年曆史的法國頂級女性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合創中文版及衍生刊物,時尚傳媒集團也涉及與地理(《華夏地理》)、汽車、生活(《羅博報告》《座駕Car》)內容相關的雜誌。
《Harper's BAZZAR》1867-1914 “文學美好時代”
而從美國康泰納仕(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Inc.)引進的《Vogue服飾與美容》(2005年創刊)以及《智族GQ》(2009年創刊),也分別專注於定義時尚品味和潮流生活。
《Vogue服飾與美容》2019十月刊
《智族GQ》2019九月刊
時間能改變紅酒、菜餚的味道,也能改變大眾消費的品味和深度,時間催使娛樂資本將大眾分類。
多元類別、不同維度的內容,開始在中國的流行文化雜誌裡被分眾輸出,這其中也包括男女性別的分類。歐美雜誌作為中國的老師,根據性別、年齡和文化類型差別,品牌雜誌早已推出旗下分支刊物。
這些以時尚和潮流生活為主線的雜誌,也帶有少量的明星生活趣聞八卦的話題,也牽涉部分嚴肅的生活話題討論,但離娛樂還有相當的距離。
中國吃瓜群眾們真正領略娛樂八卦精神的,首先是來自90年代港臺的雜誌刊物以及電視廣播節目。主要有《壹週刊》《蘋果日報》這樣港臺同胞人手一捲的雜誌和報媒。
《壹週刊》
中國大陸早期做娛樂八卦的雜誌,要數崛起於十多年前的《南都娛樂週刊》,專注於中國明星的生活和八卦報道,文筆風趣詼諧,可以算是內陸真正意義上的娛樂雜誌首刊。但其內容缺乏像《Variety》那樣對娛樂產業的精深探討。
《南都娛樂週刊》
民眾愛吃瓜的心態經久不息,大量瑣碎的娛樂八卦新聞也更有利於在網絡平臺傳播和討論。娛樂八卦媒體的內容傳播廣速度快,一些有礙社會風氣良性發展、缺乏管控的越界媒體,也已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死亡。
中國雜誌缺乏的是對娛樂文化產業、影視音樂行業的嚴肅討論。
專攻歐美電影報道的雜誌《Premiere》“首映”的美國版已在2007年永久停刊,而其歐洲版本仍在發刊,並保留了她的電子版雜誌。而對於電影評論老大哥的《Variety》來說,競爭對手只剩下《Hollywood Reporter》等為數不多的老牌電影雜誌品牌。
1999年的中國,一本原名《電影作品》的雜誌,與大嘴傳媒公司合作,更名為《看電影》。中國電影媒體中,極具權威和專業性的電影雜誌由此誕生。2004年,雜誌製作搬遷到了上海,同時在北京、香港、洛杉磯、柏林、巴黎、首爾都設有工作站。
被部分中國影迷奉為“電影聖經”的《看電影-午夜場》2017年停刊
《看電影》早在2006年前後,就與美國八大電影公司,以及歐洲的電影公司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看電影》對奧斯卡、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全方位報道,以及專業的影評和導演演員專訪,為國內同行立下了標準。
但近幾年隨著專注海外電影報道的《看電影 - 午夜場》停刊,《看電影》週刊逐漸缺乏獨立性,以及過多注重商業元素等原因,而失掉了不少受眾。
《Variety》中文版多位一體的娛樂矩陣應當如何開啟呢?絕不是封面看著像時尚雜誌的同類型產品。
中國用戶要明白的是,《Variety》與《Vogue》《芭莎》有著截然不同的定位。
作為歐美最頂尖的兩大時尚潮流雜誌,《Vogue》和《芭莎》的定位是以中高端的潮流時尚和明星名流生活為主,幷包含生活、文化、藝術類的文章,為服裝和美妝品牌下定義、打廣告。她們所定義的格調可以說是被仰視的,是歐美乃至全球的Fashion Bible“時尚聖典”。
雖然《Variety》的封面也是各路明星藝人,但她的側重點是產業資訊和評論。要深入探討一個行業的發展和走勢,需要從這個行業最引人矚目的明星名人入手。
《Variety》的主要關注點在好萊塢電影電視行業,其次是百老匯的戲劇(百老匯是《Variety》的創刊源頭),以及美國本土的流行音樂,還有與娛樂產業相關的科技類話題,明星地產話題,和獎項場刊的分類。她用接地氣的流行語言,展開深度的報道和分析行業現象與趨勢。前面提到,《Variety》從創刊初期就是一本質樸的雜誌,而它的出現,卻真正定義了美國的娛樂行業。
中國的娛樂文化市場在近40年間,隨著經濟崛起的浪潮,逐步開始資源的優化分置,娛樂文化資源早已極盡細分,被打散。
以《Vogue服飾與美容》《時尚芭莎》為首的中國時尚類期刊,以《智族GQ》為標杆的潮流生活類雜誌,以《看電影》《環球銀幕》引領的電影期刊類雜誌,以已經停刊的《當代歌壇》《通俗歌曲》為主的流行音樂類雜誌,還有受關注度沒有那麼高的電視產業雜誌《中國電視》和《電視劇》等等,她們將娛樂資源分化,並分眾播撒給中國受眾。
中國始終沒有一本聚合型的娛樂綜合雜誌。
創刊114年後,《Variety》於今年6月底進駐中國,正式確立其中文版名稱《視相Variety》,開啟大中華區領袖級文化娛樂品牌之路。包括姚晨、王珞丹、吳剛、井柏然、馬天宇等內地明星,以及各路影視歌鮮肉,與文娛商界嘉賓一道,在8月24日晚見證了《視相Variety》的全面啟動。
《視相Variety》攜手融創文化於當晚在北京寶格麗酒店舉辦盛大開幕派對,揭開了《視相Variety》創刊號的封面,它延續了《Variety》邀請重量級明星作為封面人物的常用設計,首刊請到了國際影星章子怡。
網絡流出的《視相Variety》首刊預告封面
“Variety China 開幕派對”主題定為“創示記”,預示著《視相Variety》將以全新的品牌姿態開創大中華區高端娛樂文化的傳播陣地、不斷創造更具代表性的原創內容。開幕派對當晚,《視相Variety》還現場呈現了美國《Variety》經典視頻節目“Actors on Actors”(演員面對面)環節,邀請到演員吳剛對談。
傳統媒體的網絡報道只是創刊發聲宣傳的一部分,關於這次酒會活動更大規模的曬圖、討論、轉發、評論則在話題流量最大的微博以及抖音平臺。
有關《視相Variety》的微博熱搜排名第一的是嘻哈鮮肉“小鬼王琳凱”,可見流量明星帶動話題的能力還是大過影視娛樂明星。
相比其它熱搜榜話題留言數3000左右的熱度,有關《視相Variety》開幕酒會的話題,在明星或媒體號下方留言評論的數量,不過1400條左右。抖音平臺同樣也是與流量明星粉絲的互動。
美國主流娛樂雜誌品牌入駐中國,從國內市場反應來看,網絡用戶們似乎還對《Variety》知之較少。開幕酒會活動的微博傳播中,在明星和媒體話題的留言裡,大多是粉絲對明星本人的互動,幾乎沒有人討論《Variety》這本雜誌。指望網絡在雜誌初創給予廣泛回應,好像並沒那麼容易。
幸運的是,包括明星、傳媒界、商界名流在內,有機會來到現場參加酒會的朋友,能近距離感受主辦方及合作方對《Variety》的介紹。當晚,除了部分資深媒體人和國際來賓,鮮有賓客對《Variety》有深度瞭解。
姚晨、馬天宇、吳剛、嶽秀清、《視相Variety》主編史強 在開幕酒會現場
曾任《時尚先生Esquire》運營總經理的吳曉,如今成為《視相Variety》品牌及沃睿泰文化創始人兼CEO,他在酒會上表示:“《Variety》是世界最知名的文化娛樂媒體品牌,其擁有的10 to Watch、Power of Women等欄目也是業內最具影響力和口碑的活動品牌IP。《視相Variety》的創立,標誌著這些優質的產品也將陸續為中國用戶帶來更豐富的生活體驗。”
《視相Variety》及沃睿泰文化創始人兼CEO吳曉
《視相Variety》的用戶群定位將是中國精英用戶,目標是讓精英群體領略並體驗最具全球品味和先鋒潮流的文娛生活。
即將與《視相Variety》展開深度合作的融創文化集團總裁孫喆一,當晚表示:“《Variety》關於好萊塢的報道向我們展示了影視行業的獨特魅力。中國影視行業正在一個深度調整的階段,未來十年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也會催生新的產業機會。”
融創文化集團總裁孫喆一
《視相Variety》仍可以延續《Variety》開闢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活動,擴展自身在國內的影響力。
“10 to Watch”(十大關注人物)是《Variety》旗下最具代表性的品牌IP,用以表彰包括導演、演員、運動員、律師等各個行業內極具價值的人物和事蹟。
“Power of Women”(女性力量)則是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品牌活動,以頒獎典禮的形式激勵那些在文化娛樂、商業、公益等領域中做出卓越表率的女性領導者,傳達社會正確價值觀。
“Actors on Actors”(演員面對面)是《Variety》旗下曾獲兩次艾美獎系列的視頻節目,通過演員坦誠且有趣的對談,分享和表達他們的態度和幕後故事,獲得業界一致良好口碑。
現存的中國雜誌中,存在看得見的廣泛且模糊的交集:時尚、潮流、明星。這是流行雜誌中丟不掉的幾類元素,尤其在流量趨導的網絡時代,打扮時尚穿著新潮的流量明星,穿梭於影視音樂,為年輕人的生活形態“提供範式”。
與娛樂文化產業一同誕生的《Variety》,可以說這家雜誌是歐美娛樂產業的一部分,她就是娛樂的源頭。
《Variety》2019年八月刊
而新中國在接納外來事物的30多年時間內,將歐美時尚潮流和娛樂文化的關注方式,以雜誌和其它形式載體,嫁接到中國本土。 中國也並沒有一本與本土娛樂文化同時誕生的媒介載體,相較於電影電視音樂造就的明星藝人,媒體的話筒和狗仔的相機,似乎是晚來了許久。
在已被歐美定義了時尚、娛樂、文化生活的90年代,中國需要在分類的環境下創立自己的雜誌品牌,聚合的形式並沒有產生,這或許與娛樂資源的分佈有關。
《視相Variety》當然不是《看電影》+《智族GQ》+《南都娛樂週刊》+《當代歌壇》......要做好影視音樂娛樂文化,以及其它相關產業的高質量深度報道和評論,這並不容易。
我們期待《視相Variety》能將中國的娛樂綜藝文化報道推上一個新的專業高度。
編輯手記:
事實上寫這樣一篇雜誌媒體產業向的文章,是比較難操作的。需要對中美娛樂文化產業有著精準敏銳的判斷,需要做許多數據挖掘和調研比對。而單寫一篇影評或書評,內容則是定向且更為具體的。可想,做一本優質且不趨同於他人的雜誌,找準自身定位,輸出最專業的的內容,是艱辛的。
文/黃卓 Tosh
DISCO is OUT,So TM What?
盤尼西林樂隊:偏執的城市白日夢需要一劑音樂良藥
彭坦:少年維持著煩惱(一)
杜琪峰與銀河映像之後,香港再無電影
否認“小津基因”的是枝裕和,能否復刻日本傳統家庭倫理?
更多好玩好聽好看
/ /
/ /
OPEN開腔,我們一起開腔!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