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二候候雁北:​大雁的诗意品格

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谁言有百鸟,此鸟知阴阳。

雁,是一种能够感知四季时节变迁的候鸟。雨水节气适逢孟春之月,正是万物回春的时候。在南方避寒越冬的鸿雁,感知到春木之气的召唤,便迫不及待地飞往北方的家乡,预备着新一代的繁衍生息。

雨水时节,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草木刚开始萌芽,立春已过,对于大雁来说,蛰伏的昆虫已从冬眠中醒转,而天敌却还是较少的。春天早已帮它们把赖以生存的食物备好,只待它们回来哺育后代了。


雨水二候候雁北:​大雁的诗意品格



大雁就像一群迫切归乡的旅人。一旦感知到寒山吹笛唤春归的信号,便丝毫不再留恋于南方的温暖,不待天明就向北飞去。于是洞庭一夜无穷雁,抬眼望苍穹,只能远远看见冥冥鸿雁,北去成行的身姿。

他们春来北去,秋来南往,在四季更替中往返于千里之间,千万年来从不失信。大雁的守时有信,也被人们赋予了专职信使的形象,故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皆以它为寄托,留下了许多诸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这样的诗句。

如果你能在三春时节,有幸看到鸿雁纷纷划过蔚蓝的天空向北归来,是否能感知到古人那份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盼呢?


雨水二候候雁北:​大雁的诗意品格



大雁是极为忠贞的鸟儿。雌雁雄雁相配,向来从一而终。如果一方死去,另一方便至死不再寻找其他的伴侣。古人感动于大雁的忠贞不渝,才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叹咏。

大雁又是极为仁义的鸟儿。在长途迁徙的路途中,遇到天敌时,弱小大雁会牺牲自己为同伴预警。如果雁群中有受伤的同伴,强壮的大雁便会帮助它们捕食,养其老送其终,不离不弃。

这些大雁身上极为难得的美好品质,被古往今来的圣贤所追崇,于是大雁便被赋予了“仁、义、礼、智、信”的美好人格。

是以,周代的礼仪中便有士大夫相见以雁为礼的记载。相传孔子去洛阳拜会老子时,双手捧大雁送于老子,并向老子问礼,是为雁礼。


雨水二候候雁北:​大雁的诗意品格



在古代除了卿大夫之间见面要执雁为礼之外,男方在迎娶女方时也要献雁为礼。

古代的婚姻礼仪十分的繁琐隆重,从周代开始就已经制定了完备的婚姻流程,包括“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六项礼仪。

除了纳征礼(下聘)之外,其余五礼中均需男方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

大雁在古人的婚礼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大抵是因为除了雁的忠贞之外,还有它们的候鸟属性:因感知时节而南北迁徙,所以人们认为它们具有顺应阴阳的灵性。因此在男女的婚姻里也预示着新人阴阳和顺之意。


雨水二候候雁北:​大雁的诗意品格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雨水时节,再一次怀着期待之情,静待大雁自南方启程,重新飞回北方广袤的天地。

在年复一年的南来北往中,为华夏大地传承经年不衰的礼仪序章。

文:尔雅 图片:pixabay

本文由尔雅慢生活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