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讀懂的心理學,3小時解決你的現代焦慮

生活中你是否有這些煩惱

平時越擔心發生的事情卻越容易發生。

買的很多東西,使用頻率其實很低很低。

不認識的四個人進電梯一般都緊緊的佔據四個角落。

喜歡一個人,卻在每次和對方談話時引起尷尬甚至幹蠢事。

當出現一個人欺負你,很快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人來欺負你。

在課堂上老師講一道題,大家都說聽懂了,自己明明沒聽懂但是也跟大家一起說了聽懂了。

這些甚或中幾乎天天發生的事情,很多人會把它歸結為“哎,好倒黴”、“是最近水逆吧?”等等很玄學很命運的原因,但其實這些事情都是有科學實驗依據的。

心理學家書魚給我們帶來的《墨菲定律》中就從十二個方面,56條帶我們剖析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心理學常識。

人人都能讀懂的心理學,3小時解決你的現代焦慮


一、關於人際交往

調查顯示:人們所產生的幸福感有很大一部分的在於人際關係是否良好。

所以人際交往是我們必須學習終身的一個題目,其實所謂的人際交往不是諂媚,不是討好,其實就是以己度人的一種行為,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即所謂“情商”。

這裡面蘊含了幾個心理學常識:

當我們隨手看了一眼旁邊人的手機,就會突然遭到對方的反感。地鐵裡,明明確實是人很多造成的擁擠但總是很難受,這就是【刺蝟法則】--人人都需要一個適當的心理空間。

人人都能讀懂的心理學,3小時解決你的現代焦慮


【海格力斯效應】:越是選擇報復,仇恨就會越結越深。

出門的時候總覺得別人的眼光在自己身上,演講的時候甚至怕說錯緊張的罪都張不開,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你太在意的事情,或許別人並不在意。

【互惠定律】:有所給予,才會有所獲得。

瞭解好這些人在交往中的“秘密”,就相當於我們的武器,在瞭解這些後我們就不容易陷於雷區,留給人足夠的心理空間,不要特別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想要獲得,先要給予,選擇感化,不選擇報復,在人際交往中就更順暢,幸福感自然就來了~

二、關於職場奮鬥

我們都曾經當過職場新人,職場菜鳥,也當過管理者,但是經常會陷入工作的誤區,領導在新人時期多讓自己做點什麼就覺得是被欺負,抱怨不斷,這正正是陷入了【蘑菇效應】的誤區,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蟄伏的智慧。在新人期要懂得磨礪自己,保持心態,保持激情,一切皆是機會,命運不會辜負默默無聞的“蘑菇”。勤奮工作,認真拼搏,廣泛學習,在任何單位或公司都是獲得晉升的不二法則。

這兩天我在家看美劇《傲骨之戰》,講的是幾個女律師的晉升之路,幾個女律師都非常颯,但是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一個助理,叫梅麗撒,她沒有律師證,只在一個律所中當一個默默無聞的處理員,但當主角轉律所的時候她卻自告奮勇說,“我要當你的助理”,主角一開始沒看上她,她卻一直說“給我一天時間,我保證你不會找到比我更合適的”,主角還是沒聽她的,但是她卻開始找各種機會,聽他們需要的案子需要的人證,案例,去商場挨個調查,整理了一份對案子非常有用的訴訟人的名單,而且在主角面試的時候耍了一點小手段,對面試的人暗示,主角不需要助理。後來經過她的努力,主角直接把剩下的簡歷扔進垃圾桶,而且在之後的日子裡她充滿了激情,主角不需要她的時候,她就去別的朋友律師那裡幫忙,給老闆幫忙,幫調查員一起調查,平時經常上網查詢對自己律所有關的新聞,不利的新聞,從來不管是否是她分內的工作,一年之內,她成功被大老闆看到,讓大老闆親自張口給他漲薪。

實在是太讓人興奮。

人人都能讀懂的心理學,3小時解決你的現代焦慮


還有一些管理者登上寶座後就覺得一生無憂,貶低手下的員工,不讓出頭,也不提拔好的員工,更不教手下東西,這就是【帕金森定律】庸人佔據高位時,組織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和

【貝爾效應】越厲害的人,越樂於分享。我們身居高位的時候,不要害怕手下的邀功,進步和努力,成長是相輔相成的,你的團隊需要你的努力,你的分享,你的經營才會更加牢固。

還有【改宗效應】寧願要一個反對者,也不要一百個贊同者。職場需要獨立思考者。

【搭便車效應】好的激勵不是平均主義。管理者一定要分清責任分工,激勵是需要分到個人,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明確獎罰制度。

三、關於自我提升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思維比較固定,特別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覺得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庸庸碌碌,其實在心理學的幫助下,我們也會變得更好。

一開始,我們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地方,據【瓦拉赫效應】所說,越不刻意強求,越能找到你所擅長的。每個人都被自己的家人安排過學習特長班,但是有的時候毫無興趣,不想學習,但是平時卻對機械類或者電腦類的東西特別有興趣,這就是我們天生所擅長的東西,家長可以加以引導。

在系統的學習中,經過【飛輪效應】所說,初始必須付出巨大努力,但到中後期則會事半功倍的普遍規律。讓自己度過最開始的難關,後期你的“飛輪”自然會自己轉起來。

在這期間,如果有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信任,安心和真正的治療一樣重要,這是【安慰劑效應】。

如果出現無法挽回的錯誤,切忌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要讓【沉沒成本】耗光你,重新再來,你的能力還可以東山再起。

如果實在擺脫不了壓力,可以利用【穿針心理】,你越關注,反而越會適得其反,放下來,和壓力作朋友,壓力總會存在,跟它和諧相處,才會成功。

最終成功後,通過【海潮效應】優秀的人之間總是互相吸引。不管是朋友,感情,還是工作,只有你足夠優秀,才能交到足夠優秀的朋友,愛人,工作,上司。

讀罷書魚的《墨菲定律》,平時生活中非常困惑的問題像迷霧般一一解開,像腦中有個陰影終於消失不見,得知這些定律讓更能成為我們在生活交往中的“秘密武器”,成為我對心理學書籍的敲門磚,所謂最好的啟蒙書,不在於講的多深奧,而是引起你對這個學科的興趣,是最難能可貴的,《墨菲定律》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