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其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祭祖有關。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載:“中元前一日,即賣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賣麻谷窠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

加之道教視七月十五為“地官”神誕之日,佛教亦有“目連救母”故事言七月十五建盂蘭盆會,二者於民間流傳甚廣。其內容多與神鬼相關,故民間普遍於此日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古來文人墨客喜以言畫鬼神以表所感,尤以鍾馗題材為甚。他是人間少有的,文人書房和百姓客堂裡共同懸掛的角色,在民間土俗活動和琴棋品茗中都很流行的人物;同時,他也是魑魅魍魎裡一位高大威猛的堂堂官長、脂粉堆中一條鐵錚錚的頿須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