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嗎?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書筆記第三天(5-7講)

人是理性的嗎?人做出的每次決策,都是理性權衡過的最優利益選擇嗎?

經濟學家阿曼.阿爾欽說,人不可能做到絕對理性,是否理性並不重要。人的選擇首先考慮的是生存,所以經濟學應該關心的是人的存活條件。至於人是因理性判斷抑或是盲目抉擇而得以存活,反而不重要。

該理論的重大貢獻,是通過達爾文進化論視角來研究經濟活動和經濟制度的生存條件,以生存定勝負,判優劣。

該理論的基礎是: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人根本不可能算得出最優選擇,頂多能得到一個最優的概率區間。

讀後感:人生無常,承認自己的無知,別以為自己足夠聰明到可以獲得最大投入產出比,人生也別狹隘地僅計算經濟收益和物質財富。因生存需要而算計可以,因自私貪婪而過度攫取不可取,活得安寧,就是最大的收益。

第006講 人性自私,卻不能過於自私

亞當斯密(《國富論》作者,現代經濟學創始者,市場經濟之父)認為,人性自私,是自尊自愛的自私。人有同情心,卻僅侷限於小圈子和周邊人。

大世界要靠分工協作和市場規則來運行,人靠自身無法滿足的需求,可以通過市場來實現。人因自私(例如要生存、想賺錢)而參與市場活動,不必在市場上強求他人奉獻出不切實際的愛心。

重要提示:不要在家庭、朋友圈裡斤斤計較,不要以人性自私為由,在身邊人中推行利己主義。

第007講 一支鉛筆蘊含的經濟學原理

一支鉛筆的形成,歷經雪松木到筆桿、石墨黏土到筆芯的複雜過程,筆桿外層的六道油漆,筆帽上的黃銅金屬圈,頂端橡皮中的硫化鎘,所有這些材料,產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人參與一道道生產過程,而這一切過程都由市場-這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指揮協作,無需強制,精細分工,自動合作,而成品,這一隻鉛筆,卻可以如此便宜,神奇!

引申讀物:倫納德里德的《我,鉛筆的故事》,簡明扼要,令人信服,有力地闡明瞭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