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有孩子的家庭,每天都會上演這樣的場景:


「快點起床,馬上要遲到了!」


「還不快穿衣服,我們還有好多事沒做!」


「快點刷牙,不要磨磨蹭蹭,我們要來不及了!」


「快點吃飯,我們只剩下不到5分鐘了!」


快點!快點!家裡面每天都會迴盪著大人的催促聲。


但是我們發現越是催促,孩子越是不緊不慢。


成年人叫拖延,小朋友叫磨蹭。


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不可思議的媽媽》節目中有這樣一幕,面對凌亂不堪的房間,葉一茜三連催促小亮仔:


快,自己收!

快,把這些沒用的垃圾全扔了!

快,去把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媽媽這邊都催好幾遍了,可小亮仔還杵在那不動,沮喪地說,“我不知道怎麼弄。”因為他不是偷懶而是不知所措。


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葉一茜的催促是大人無意識地情緒宣洩,但被催促的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焦慮、麻木、憤怒,甚至是失敗感。


想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父母的心態要有所改變,如果不能對孩子的速度保持合理的認知,不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一味按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往往會破壞孩子自己的節奏,讓孩子失去自信。


而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花時間去體驗成人習以為常的活動。


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比如吃飯時,孩子愛玩愛摸愛說,其次才是塞進嘴巴里,這其實是在體會食物的顏色、味道,在協調大腦、手臂和嘴巴。


大人眼中的磨蹭,有時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時刻。


01


研究也表明:


孩子在2歲之前是不懂時間的,他只會知道當下;


孩子到了4歲之後,他才慢慢有了時間意識,知道昨天和明天;


大多數的孩子,在6歲時仍然不會看錶,對時間長度也沒有概念;


等孩子再大一些,才慢慢知道時間是什麼。


孩子愛磨蹭,歸根到底是因為不認識時間。


他對我們口中的一分鐘、十分鐘、一個小時沒有具體的意識。


想要讓孩子有時間觀念,首先需要先建立孩子的時間畫像


口頭上說的幾分鐘,對於孩子總是過於抽象,而我們需要把時間實體化,讓孩子看得見,聽得見。


在孩子還不會看時鐘前,我們可以和孩子說,等時鐘上那個長長的指針指到多少時,我們要做什麼事情;


或者可以為孩子定幾個鬧鐘,比如每隔30分鐘後,鬧鐘響一次,孩子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應該要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初步形成時間長度的印象。


只有讓孩子知道了時間,我們對孩子說的時間刻度才有了意義。


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02建立時間概念


孩子沒有時間概念,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對他們來說都一樣。


沒有時間上的緊迫感,孩子不覺得自己拖拉有什麼不好的。


想讓孩子感受到時間,有一些實用的小方法:


利用具體的事件


刷牙 = 唱一首歌的時間

洗澡 = 看一集動畫片的時間

媽媽做飯

= 寫完一份卷子的時間


藉助一些小道具

——沙漏、定時器


“沙漏漏完就要刷完牙齒”

“定時器響了以後就要睡覺了”


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五分鐘是很短的,15分鐘會稍微長一些,一個小時是更長的時間。抽象的時間,在孩子心裡有了具象的概念。


03更多小妙招


不要妥協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育,孩子會變成小“談判專家”。


媽媽說:“快點洗澡吧” ,孩子會說:“再玩一會兒”。


媽媽說:“別看動畫片了”,孩子會說:“再看五分鐘”。


媽媽說:“快點睡覺!”,孩子會說:“媽媽我不困,一會兒再睡好嗎?”


見招拆招,什麼梗都接得住。


這時一定要立場堅定,千萬不要妥協。


只要說過一次“好吧”,就會進入惡性循環。5分鐘復5分鐘,5分鐘何其多。


別“催”,多表揚


在催促孩子的道路上,可能每個媽媽都用過一招絕殺——“我數到三”。孩子剛開始會乖乖聽話,但很快就會失效。或者是媽媽用這招管用,換成其他人帶孩子的時候又被打回原形。


孩子好習慣並沒有養成,只是“怕媽媽”而已。


媽媽們試著把曾經掛在嘴邊的:


“快點兒”

“已經半個小時了”

“別成天磨磨蹭蹭的”。


換成對孩子的鼓勵:


“看你多快~”

“做的不錯,再快點兒就好了”

“做的真棒,加油!”


為了不讓我們失望,孩子也會盡力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小孩子很聰明,這些招數可能用過幾次就無法再“騙”到他們。但是孩子對於遵守規則有一種執念,只要好的習慣形成,就很容易堅持下去。


雖然孩子常常會讓我們急火攻心,但也需要想明白一件事,孩子就是慢啊~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孩子在磨蹭,實際上他們已經盡力了。


節目裡陳小春發現jasper沒有緊跟自己身後,瞬間暴怒,吼出:“hurry up!”(快點)


把後面拍照的路人都嚇跑了。


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其實jasper每一步都走得很認真,努力不讓自己跌倒。


後來應採兒也在微博上“吐槽”:


葉一茜對娃連環催: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很多時候,孩子已經很努力了。


你眼中的拖拉,可能是他在努力地堅持。


04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說道: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孩子就像這隻蝸牛,不是不想走快,只是因為能力還沒有達到,走不快。


有時候不是孩子太慢,而是父母太著急。


大人有大人的方式,孩子有孩子的節奏。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允許孩子慢慢來。


人這一生都是在學習的狀態,我們是在不斷實踐中長大,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很多問題,會需要很多時間。


但只有給孩子紮根的時間,他才能長成根深葉茂的大樹。


如此,孩子才有抵禦生活風暴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