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基礎知識|養蜂用藥常識

多生產優質蜂蜜是養蜂人所追求的,但在養蜂生產中,針對蜜蜂的細菌病、真菌病、病毒病、蜂蟎等,必須正確掌握用藥常識,合理地用藥預防和治療,才能保證蜜蜂正常生產,避免藥物在蜂產品中殘留而危害人體健康。

養蜂基礎知識|養蜂用藥常識

一、掌握蜜蜂的適應症

在選用抗菌藥物時應結合臨床診斷、致病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其對藥物的敏感性,並根據症狀輕重,選擇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和臨床療效較好,不良反應少的抗菌藥物。

二、藥物劑量要適量

抗菌藥物的劑量不宜太大或太小,劑量太小起不到治療作用;劑量太大,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會引起嚴重反應。一般來說,開始劑量稍大,以便給病原菌以決定性的打擊,以後可根據病情而適當減少藥量;對急性細菌感染劑量應增大。抗菌藥物的療程應充足,一般細菌性傳染病應連續用藥3~5天,直至症狀消失以後再用1~2天,以求徹底治癒,切忌停藥過早招致疾病復發。給藥途徑也要適當選擇,成年蜂的細菌性傳染病多采用飼餵方式,這樣方便、節省時間,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所有的病群都接觸到藥物;幼蟲的細菌性疾病最好採用喂蜂圢噴脾相結合的方法,這樣可以使藥物分佈更均勻,幼蟲可以儘可能早地接觸到藥物。

養蜂基礎知識|養蜂用藥常識

三、注意觀察蜂群反應

在用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蜂群反應,如症狀好轉,應堅持繼續用藥;如果毒性反應過大,則應更換其他藥物;如果療效不佳,應考慮下列幾種可能性,及時修改治療方案。對於抗菌藥物選擇不當,不能抑制病原微生物,應換其他有效的抗菌藥物。對於劑量不足或給藥途徑不當,要增加劑量或改變途徑。對於診斷上有錯誤,即疾病並非細菌引起,而是病毒、原蟲等引起的疾病,抗菌藥物無效。

四、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

為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投藥上嚴格掌握抗菌藥的適應症;劑量要充足,療程要適當,以控制耐藥菌的生成。必要時可採取聯合用藥,這是從不同環節控制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還應該注意下列問題:原因不明的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均不宜輕易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預防給藥應該嚴加控制,儘量避免長期用藥。受汙染場地以及蜂具的定期消毒,也是控制耐藥菌傳播的重要環節,對於某一種細菌性傳染病的治療,不能長期使用一種抗菌藥物,要有計劃交替使用。

養蜂基礎知識|養蜂用藥常識

五、綜合治療聯合用藥

抗菌藥物大多數為抑菌藥,僅為機體殺滅細菌創造一定的條件。為了更好地取得治療效果,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同時,必須根據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進行綜合治療。例如,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蜂群自身的抵抗力,注意消毒,控制病原體進一步擴散。聯合應用抗菌藥物雖然可獲得相加作用(藥效為兩藥的總和)或者協同作用(藥效較相加作用更好),但有時可能出現拮抗現象或者增毒性反應。因此,必須有下列明確的臨床症狀病情危急(包括病情不明)的嚴重感染;一種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細菌經長期用藥,有產生耐藥性可能。

六、混合用藥謹防藥效牴觸

抗菌類藥物之間以及抗菌藥與其他藥物相混合時,有時可能產生藥效牴觸作用,應儘量避免。用藥時應該注意:四環素類藥物最好單獨使用,因為其與多種抗菌藥物均有牴觸。另外不宜與碳酸氫鈉氯化鈣等一起使用。

養蜂基礎知識|養蜂用藥常識

七、幾種必用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

雙甲脒是一種長期以來普遍使用的殺蟎藥劑。經實驗證明:雙甲脒具有較好的落蟎效果,正常施藥基本可以滿足控制蜂群大蜂蟎基數的要求。雙甲脒殘留物在蜂體內會對蜜蜂造成一定的影響,超量使用會造成蜂蜜中雙甲脒殘留量嚴重超標。用法與用量:懸掛於蜂群空隙處,每群1條,點燃密閉燻煙15分鐘,每週1次,3周為一個療程。一般在生產期前一個月停止用藥較好。

氟氯苯氰菊酯條(每片條含有效成分36g)是種對我們來說較新的治蟎藥物,在國外已經安全使用段時期,其治蟎藥效得到肯定,劑量小,不易引起殘留。該藥物是通過與蜜蜂接觸從而使附著在蜂體上的大蜂蟎或小蜂蟎脫落,以達到治蟎的效果。氟氯苯氰菊酯藥物殘留在蜂箱中的傳播通過沾有藥物的蜜蜂身體在巢脾上的活動完成的,而巢脾的修建和加固是通過蜜蜂分泌蜂蠟實現的。因此,氟氯苯氰菊酯只能通過這種形式造成對蜂蜜的殘留,不會有蜂體殘留的現象。用法與用量:藥片懸掛於蜂群內,一般蜂群使用4條,幼蜂多的蜂群用量減半。對於較大的蜂群,每箱用4條,以保證蜂群用量充足。6周為一個療程,採蜜期禁用。

養蜂基礎知識|養蜂用藥常識

鹽酸金剛烷胺,是一種抗病毒藥物。用於抗流感和抗病毒感染。白色晶體,無臭,易溶於水和乙醇,加熱昇華。鹽酸金剛烷胺能阻止流感病毒穿入宿主細胞,並在動物腦中加快多巴胺的釋放,有抗運動障礙的效果。在養蜂用藥中常用於防治螢蜂囊狀幼蟲病。用法與用量:飼餵,每升50%糖漿加該藥物2g,每群250ml,3天1次,連用6次,採蜜期停止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