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近來,幾個外地朋友不約而同地打電話、發微信,打聽昌寧有沒有純生態蜂蜜。這對於很少過問柴米油鹽的人,可是一陣犯難。好在現在的通信發達,朋友圈裡隨便翻了翻發現有個人把蜜蜂養進了堅果林,於是趁著週末前去一探究竟。

這個把蜜蜂養進堅果林的,是一個名叫羅應林的中年人,家住勐統鎮新慶社區芒品村民小組。初一見面,根本看不出他會是個養蜂人,在他家裡和房前屋後也看不到半點養蜂的痕跡。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也許是看出了疑惑,羅應林笑笑說:“我們家開了個批發部,還經營著建材,我跑勐統到保山的客車。可以說除了93歲的老母親外,都是各人忙各人的事。我養蜂子就是養個玩,不跑車的時候得閒了去玩一下,用來消磨日子。”

養個玩玩,按昌寧人的習慣說法,最多也就十來窩蜜蜂吧?但羅應林接下來的話,卻足以顛覆對於“玩玩”的認識。他說:“我現在的蜜蜂有180多窩,在我們勐統的好多大山裡都有我的蜂桶,集中養的主要是堅果林裡的80多窩。因為經常出車,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管理,去年產量大概也就1000多斤。如果我有時間去打理的話,至少每年可以掏出2噸以上蜜來。”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180多窩也只是個玩玩?這可真是會玩!帶著好奇心,跟著羅應林驅車到三四公里外的堅果林,實地看看他到底怎麼玩、玩得怎麼樣。

到了堅果林邊,剛下車就聽到了小蜜蜂的“嗡嗡”聲。放眼堅果林,目光所極的樹下,隨處可見圓的、方的各種蜂桶。小蜜蜂來來往往地忙碌著,一邊歡樂地採蜜,一邊快樂地唱著歌。羅應林說:“這兩天堅果花基本落了,沒有了花的香氣,蜜蜂也沒那麼活躍,要是前幾天來,那就更好看了。”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到了自己的“蜂林”裡,羅應林便全身心投入地開始“玩”了起來。他點燃幾支清香,信步走到一個蜂桶面前,慢慢地打開蓋子,先仔細查看情況,然後把清香伸進蜂桶裡,讓小蜜蜂給自己讓位,小心翼翼的動作裡,充滿著虔誠和對生命的尊重。

可以掏蜜了,他用小刀慢慢地割,取出一個蜜餅。然後,並不急於把餅放在裝蜜的盆裡,而是細心地拿起刷子把落在蜜餅上的蜜蜂輕輕地掃下去,然後拿起小刀一點點地把昌寧人稱為“蜂飯”的儲存花粉剔出來,把沒做滿蜜的空餅割下來,放到另一個盆裡。耐心細緻的動作,彷彿不是在取蜂蜜,而是在雕琢一件藝術品。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羅應林說:“我們的蜂蜜是用來給人吃的。無論是自己吃還是賣或送人,都必須乾淨。如果不把這些蜂飯給拿了,瀝出來的蜜就會發酸。而這些空殼不把拿了,也會覺得對不起買的人。我們既然養蜜蜂,就要像蜜蜂那樣講良心。”

蜜餅確實像一件藝術品。一塊蜜餅拿在手上,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如一塊塊水晶石,讓人忍不住想吃又不忍下口。蜜汁慢慢地從餅裡滲出,形成一個個晶瑩剔透“珍珠”,慢慢變大後,終承受不住地心的引力滑落,拉出一條晶瑩的絲線隨風輕舞。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最終沒忍住誘惑,拿起一小塊蜂蜜放進嘴裡,咀嚼時彷彿感覺到了蜜汁在嘴裡跳舞,除了蜂蜜特有的甘甜,還能感覺到花的清香在口舌間瀰漫。喝上一口涼水,感覺甜中帶香的滋味沿著消化道慢慢滲入身體之中,純純的自然味道讓人神清氣爽。

掏完一窩,又接著看下一窩,掏起蜂子來羅應林就忘記了停下,一邊忙一邊說起了關於玩蜜蜂的話題。他說:“掏蜂子雖然也很累人,但是在整個玩蜂子的過程中應該是最輕鬆的事了。我這些蜂子都是用蜂桶去山上、河邊的懸崖接來的,無論是去擺蜂桶還是去拿接好的蜜蜂,都比這要累得多。”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說起玩蜜蜂,羅應林就有講不完的故事。他說,他經常帶上蜂桶到處去擺。有一次,到勐統河下游河邊的石崖,當天一大早擺了八個空蜂桶,然後就在附近等著看,沒想到不到三個小時就接了三窩。等晚上準備回家時又去逐個看了看,八個蜂桶已經全部接到了蜂子。他笑著說:“用我們農村的說法,大概是因為我服養蜂子,才會那麼容易就接到了。不過也不是天天有那麼好的運氣,蜂桶擺舊了接不到蜂子的時候也會有。”

蜂桶接好蜜蜂后,有一部分留在大山裡養,還有一部分則被他集中運到了堅果林裡,專門來產堅果花蜜。只要不跑客車,他就會像排客車班那樣給自己排班,今天去這裡,明天去那裡,用幾天的時間輪流把蜂桶看個遍。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我這些蜂飯和不太飽滿的殼,其實是有大用處的。”羅應林說,每到雨水季節,就是小蜜蜂最難過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一些養蜂人會用糖水等去喂蜜蜂,而他則會把積攢下來的剩餘物拿來喂蜜蜂,實現“變廢為寶”。他說:“用這些來喂蜜蜂,蜜蜂會長得比別的好,長得好了等做蜜的季節蜜就多了。”

“玩蜜蜂,關鍵是要尊重它們。許多人養不好,就是因為不懂得尊重蜜蜂。”羅應林不經意間“洩露”了自己的養蜂經。他說,割蜜時要有選擇的割,不能把有蜂蛹的割了,不然越割蜂群就會變少,最終就不行了;還有喂蜂子,用糖水喂蜂子雖然能活下來,卻長得不好,還影響蜜的品質……“看我,來掏了這麼多窩都沒有被叮,就是因為我跟它們是朋友。”羅應林笑笑說。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幾天一次巡查蜂桶,不僅是為了掏蜂蜜,也是為了掌握蜂群的情況。其中,有一件事格外重要,那就是消除“蜂王窩”。羅應林只要一看到蜂餅上長了蜂王窩,就會毫不留情地將其“消滅”。特別是一個蜂桶裡就長了幾個的,更是特別注意。在消除了一個蜂桶裡的八九個蜂王窩後,羅應林說:“小蜜蜂值得我們人學習的東西很多,它們特別講究秩序。比如蜂王的更替,都是新老不見面,新的蜂王第二天就要長出,頭一天老的蜂王就會分出一半的‘兵力’飛出去另外安家。”

當問及收入多少時,羅應林說:“我自己其實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收入,特別是前幾年主要是自己吃和送人,偶爾賣一點。去年開始娃娃用網絡的方式賣,開始賣得多一點,也沒有細細算過。但還是有幾萬元的收入。”

雲南昌寧:堅果林裡蜂蜜鮮

“我們昌寧環境好,養蜂子的人很多。但是許多人都沒養明白,特別是一些技術的過度運用,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蜂蜜的質量和信譽,造成很多人想買蜜都不知道哪種好。”羅應林這樣說出了蜂蜜行業的無奈。

“這幾年我還在跑客車,只能先這樣玩。等不能跑客車了,我就回來專門玩蜜蜂,到時候跟其他養蜂人一起,把昌寧的蜂蜜玩得更生態、更純粹、更有價值。”對於未來,羅應林滿是信心。(圖/文 吳再忠)

責編:劉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