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祥兆”,在一個家庭出現,暗示將要大富大貴

中國人評價一個人的成功時,不單單要看他個人取得的成就,而且還要看他的家庭。

因為中國社會是儒家文明影響下的傳統社會,我們骨子裡對於成功的定義便是“修身齊家”。

這三種“祥兆”,在一個家庭出現,暗示將要大富大貴

家庭是中國社會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家庭和個人的關係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個家庭如果興盛起來,那麼就會讓這個家庭中出現很多成就斐然的人,而一個取得人生成就的人,也一定會著重去修養自己的“家風”,以便讓後代在成功的道路上做到“繼往開來”。


而想要看一個家庭是不是能夠讓身處其中的人取得成功,能夠獲得富貴的生活,那麼就需要去考察這個家庭是不是出現了預示興盛的“祥兆”,一般來說這樣的“祥兆”有三種特徵,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是哪三種。

這三種“祥兆”,在一個家庭出現,暗示將要大富大貴

少年有志

不管是對於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庭,少年永遠都是未來的希望,因此想要看一個家庭是不是能夠興盛,也要看這個家庭中的少年是不是有遠大的志向,畢竟少年才是未來的基石。在漢朝時,匈奴是最為頭疼的敵人,他們經常率領軍隊掠奪邊境,給漢廷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當時在平陽侯曹壽的手下,有一個小吏,他和一個叫做衛子夫的女人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做衛青。衛子夫是平陽公主家的奴婢,衛青從小在平陽公主家中訓養馬匹,雖然父母身份卑微,衛青卻一直不甘心一輩子都做個奴僕。有一次衛子夫問衛青:“長大後想要幹什麼?”衛青告訴母親:“抗擊匈奴,建功立業”。

衛青的志向讓衛子夫很是欣喜,她把這話告訴了平陽公主。在平陽公主的引薦下,衛青得以到漢武帝身邊任職。有次平陽公主把衛青的小時候的志向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大為賞識,決定給衛青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元光五年,衛青首次出征,便有了“龍城大捷”,俘虜匈奴七百多人,這是漢朝立國以來,首次對匈奴作戰取得的勝利,衛青班師回朝後,被封了“關內侯”,衛家也為此躋身成為天下最顯赫的貴族。

這三種“祥兆”,在一個家庭出現,暗示將要大富大貴

勤儉不奢

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一個家庭想要興盛,就一定要能夠修養“勤勉”的家風。一個只知道享受的家庭,是絕對不成氣候的。每個人都想要過安逸的生活,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只想要在生活中去享受,那麼只能讓自己養成好逸惡勞的惡習,最終歲月蹉跎了過去,也取不了任何的成績。

朱元璋小時候家徒四壁,連肚子都吃不飽。後來靠著自己的拼搏,他取得了天下,成為了富有四海的皇帝。可是朱元璋卻從來不溺愛自己的孩子,在後宮他經常對馬皇后說:“得天下易,坐天下難,坐天下易,守天下難”,為了能夠讓子孫後代不會因為奢靡的皇家生活中變得意志消沉,朱元璋定下祖訓,不論是皇帝或是皇后的壽宴,所擺佈的菜品規格一律是“四菜一湯”,而且要“菜不見葷,湯不飄油”。這樣的刻意“寒酸”就是為了提醒後代,要養成"勤儉不奢"的家風。也正是朱元璋的良苦用心,明朝才能夠坐了兩百多年的天下。

這三種“祥兆”,在一個家庭出現,暗示將要大富大貴

家和人興

生意場上常說“和氣生財”,讀書人也常念“和為貴”,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和”是一個很重要的狀態。所謂的“和”就是同心合德。一個家庭中,只有大家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才能夠克服困難,也能夠達成集體的目標。倘若是互相三心二意,拆臺算計,不要說讓家庭富貴,哪怕就是維持一個家庭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家庭中的不和睦,往往在於兄弟之間,而兄弟之間的反目,也往往只是因為“錢財”上的糾紛。

這三種“祥兆”,在一個家庭出現,暗示將要大富大貴


因此想要避免“不和睦”的家庭氛圍,就需要修養能夠“謙讓”的家風,這也是為何我們一定要讓小孩子學習“孔融讓梨”的故事。只有“禮讓”才能養成“和氣”的家風,避免為了利益而頭破血流。清朝軍機大臣張廷玉,有一次接到家中來信,說是鄰居修屋,佔了自己家三尺地界,要張廷玉動用權力,讓當地官府治罪。張廷玉看了後,回書道:“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正是張廷玉“治家以讓,處人以和”的心態,才能夠讓張家在清朝一直福運連綿,成為世家大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