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寫不好,抓心撓肝?5招,教你對症下藥,寫出精彩公文

寫材料是體制內人員的看家本領、核心能力,它不僅能體現出理論水平,還能反映出工作能力,如果不能掌握好這個技能,向上的發展空間一定會受限。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變化。

各級對材料的要求和標準越來越高,這不僅給許多材料寫作人員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還對他們的寫材料水平提出了更大的能力挑戰。

當下,許多材料寫作人員辛辛苦苦熬夜寫出的材料總是被領導一退再退,不少人為此而感到苦悶。

究其原因,有些人不知不覺就會犯一些寫材料的通病頑疾,導致文章漏洞百出,而要想根治這些病症,打造出好材料,就必須得用對“藥”。

材料寫不好,抓心撓肝?5招,教你對症下藥,寫出精彩公文

01

治療表述混亂,需要綱舉目張

寫文章就如蓋房子,有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外部結構就是文章的框架順序,內部結構是文章的邏輯順序,有些人寫材料時往往容易忽視對結構的把握,導致表達疏漏,語意混亂,寫出的文章往往文不對題、邏輯不通,這種現象較為普遍,甚至一些“老機關”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另外,內部的邏輯順序也常常會出現不配套的情況,有些文章的觀念和材料本身就產生了隔絕,觀點和論述依據不相謀和,或是隻講概念、不講事實,或是概念與事實矛盾,更有甚者事實案例直接推翻自己的觀點。

有的文章連基本的時間、邏輯、空間順序都混亂不清,這樣的文章只會給人雜亂無章,茫無頭緒的感覺,更別說發人深省,引人思考了。

材料寫不好,抓心撓肝?5招,教你對症下藥,寫出精彩公文

寫出的材料如有以上情況基本都具有這樣的弊病:結構框架紊亂,觀點重複交叉,段落豐約不均,材料缺乏層次,缺乏遞進關係。

寫材料時,要想做到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表達有序,首先就是要處理好“綱”和“目”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綱舉目張,既要突出大的論點,也就是“綱”,同時許多個小論點也要為其服務,這就是“目”。

一大段文字裡面表述的觀點過多,就會讓人感到視覺疲勞。所以能夠把握好綱和目的關係就是在提高文章的層次感。

大綱小目的關係準確,段落分明,前後能遙相呼應,能夠貫穿始終,這樣的文章才能算得上是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材料寫不好,抓心撓肝?5招,教你對症下藥,寫出精彩公文


02

治療形式主義,需要緊貼實際

如果說結構是文章的骨架,那麼內容就是文章的血肉,內容充實才能讓文章有血有肉,許多材料空洞議論居多,實際可操作性少,或是冠冕堂皇的話多,指導性的建議少。

文章出現空洞的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傾向:

一是隻考慮自我觀點不結合時代背景。我們發現很多人寫出的文章與時代大背景相隔離,導致沒幾個人願意看,而事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要了解事物的本質,就必須要回到事物所存在的大背景中去。

這就好比是做數學題,如果沒有公式概念作為解題的大背景,那麼此題的解就會讓人捉摸不清。文章亦是如此,表達出的觀點不貼實際不僅顯得突兀而且讓人摸不著頭腦。

二是隻注重抽象論述不注重形象描寫。有些人寫材料時總是把上級的相關通知或者網上的類似資料羅列一大堆,再把相關內容複製粘貼就算大功告成了,這樣的材料的只能是通用性很強,實用性很差。如果材料中大多為抽象的概念和讓人捉摸不透的理論,而沒有聯繫形勢、結合實際,那麼這種材料甚至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給下一個單位使用,這就是通用材料。

而事實上,材料更需要形象化,好材料往往能用具體的數據來襯托自己的觀點,能用具體事例來驗證自己的想法,能夠讓讀者從材料中發現事物的本質,感同身受、達到共鳴。

三是隻注重揭示問題不給出解決方法。機關材料大多為“三部曲”即基本情況、存在問題、下步打算,而部分材料寫作人員總是隻看病不開藥方。光羅列問題不解決,就是形式主義,這樣的材料不僅會讓執行者感到苦惱更會讓下級產生機關不作為的想法。

因此發現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尤其是一些指導性很強的文件,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所以解決問題才是文章的“重頭戲”。

材料寫不好,抓心撓肝?5招,教你對症下藥,寫出精彩公文


03

治療心浮氣躁,需要反覆推敲

一些老機關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交流發言,經驗總結,一茬接著一茬,一堆接著一堆,件件很棘手,篇篇要求高。寫材料的時極容易產生心浮氣躁的情緒,再加上領導要求多變,更加心煩意亂、毫無頭緒。

寫材料本身是個細緻的過程,若只想著應付了事,而忽視耐心琢磨,這種寫前心浮氣躁不研究提綱,寫時雲裡霧裡不修詞句,寫後草草收場不咬文嚼字的現象就會很頻繁,導致的結果就是材料詞不達意、漏洞百出、邏輯混亂、空洞無物,這樣寫出來的材料肯定是很難過關的。

不僅如此,很多人在寫材料時因為心浮氣躁而不喜歡仔細校對,認為文章只需意思正確,細節無所重要,但事實上,一些小細節雖然不會影響文章總體效果,但給閱讀者的感覺就是態度不端正,敷衍了事,甚至直接懷疑文章的可靠性。

有時候看似一些無關大體的馬虎大意,卻會導致整份材料前功盡棄。所以,寫材料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琢磨、多推敲、有耐心。

比如,從前有一名學徒跟著老畫家學繪畫,當他學成之後,決定靠賣畫為生,學徒的繪畫速度很快,一天能畫三四幅,可是每幅畫的價格只能賣到幾十元。

他就不解地找師傅問其原因,師傅就讓他用一年的時間畫一幅畫,學徒聽後恍然大悟。結果,花費一年時間創作的作品果真賣出了好價錢。

寫文章亦是如此,好文章必須要能沉得下心、穩得住神,多加磨合、反覆推敲、不斷修改,這樣才能創出高質量材料。

材料寫不好,抓心撓肝?5招,教你對症下藥,寫出精彩公文


04

治療冗餘繁雜,需要濃縮提煉

古今中外有不少精妙斷章言簡意賅,令人百讀不厭、拍案叫絕。

文章的長短,並不是決定一篇文章好壞的決定性因素,許多同志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為短文章敘述不清、沒有分量,文章要越長越好。

但事實上,材料的分量和文章長短無關,例如美國作家海明威為自己寫的墓誌銘只有6個字:“恕我不起來了。”然而卻成為了時代經典。如果一篇材料寫了幾十頁,全篇口水話,一個意思重複說、反覆講,那麼這種文章不僅沒有分量和營養,讀起來也會讓人感覺疲憊。

有句話講“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當今社會,時代變遷,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尤其是從事機關工作的領導,一天下來需要審閱的文章不計其數,根本沒有過多的時間來看這些長篇大論的文章。

這就需要我們提倡“短實新”的文風,對長篇大論的文章進行提煉,把複雜的理論簡單化,繁雜的語句通俗化,能夠抓住一個點把它說清楚、講明白即可,切忌不能去湊字數,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只會是漫天闊談,或是充入大量的空話套話,最終演變為“空洞無物”的“八股文”、“不接地氣”的“指導書”。

同時,寫文章不僅要做到精練,而且要精到點子上,材料不是小說,更不是散文,不需要用華麗的辭藻來加以襯托,只需要把文章濃縮成精華,剔除不必要的解釋、廢話、形容詞,甚至是和文章毫不相關的語句,如此文章才能顯得短小精悍、清新脫俗。

材料寫不好,抓心撓肝?5招,教你對症下藥,寫出精彩公文


05

治療主次不清,需要突出重點

動人春色不需多,好材料往往能夠凸顯中心、引人入勝。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人都認為寫材料開口要大、涉及要廣,這樣就能把經驗總結的面面俱到。

這種心理在寫作時是萬萬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寫出的材料看似海納百川,實則中心不突出、特點不鮮明,既抱西瓜又撿芝麻,到頭來只能是一無所得。

材料的出彩點就是能夠把一個重要內容的特色突出出來,將最有價值的東西體現出來,把最有可操作性的經驗表述出來,也就是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就是定題目,題目定的要小,才好入手,倘若題目定的過大涉及的面就會廣,需要闡述的論點就會更繁雜,最後寫出的材料也只能是枯燥乏味、囉裡囉嗦。

其次是善於借鑑材料,每一份好文章都需要蒐集大量的資料來襯托自己的觀點,而資料的蒐集一定要善於篩選和濃縮,其關鍵就是要把別人十個觀點合成自己一個觀點,而材料論述的一個觀點可以用十個方法去落實,這就是其精華所在。

如果照抄全文,很有可能把其他與材料不相符的觀點引入進來,這樣不僅起不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還很有可能畫蛇添足。最後是合理安排內容,做到詳略得當。

在進行謀篇佈局時,一定要明白哪些內容需要重點寫,哪些內容需要略寫;對於重點的內容要詳細到什麼程度、包括哪些方面,對於略寫的內容簡要到什麼程度,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這些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做到以上三個方面,才能使文章不再犯主次不清,詳略不得當的問題,讀起來才會讓人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