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座城市遭受過史上最長時間、最血腥的“封城”?
二戰時期的列寧格勒。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於1703年建立的俄國舊都,俄國的第二大城市。
1924年為紀念列寧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恢復原名聖彼得堡。
二戰時期,入侵的德軍將這座歷史名城圍困了整整872天,創造了近代戰爭史上時間和損失最重的圍城戰紀錄:150萬人喪生。
1941年6月,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三個戰略目標之一就是攻佔列寧格勒,以取得波羅的海的控制權。
希特勒對德軍將領們如是說:“列寧格勒第一,頓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
強大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在威廉·馮·勒布陸軍元帥的指揮下,加上芬蘭軍隊的合圍.
對列寧格勒展開了瘋狂的進攻。蘇聯紅軍在名將朱可夫的指揮下,設立層層防禦線頑強抵抗。
1941年9月8日,德軍開始大規模封鎖該城,切斷了列寧格勒的對外補給線,重炮和飛機不斷轟炸,直到1944年1月27才被蘇軍反攻解圍。
長達兩年半、為期872天的圍城戰,嚴重破壞了列寧格勒的公共設施、能源及糧食供應,無數的宮殿、房屋淪為廢墟,平民陷入了巨大的饑荒。
尤其是1941年11月到1942年2月的冬季,市民唯一的配給食物是每天125克“麵包”,這種“麵包”的50–60%由木屑和其他不可食用的混合物組成。
氣候嚴寒,很多市民在走到食品分配亭的過程中都會倒下。最嚴重的幾個月,每月死亡人數高達10萬人,多數是餓死的。
市民們很快就習慣了死亡的景象。
戰役後有人回憶道:“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崩潰,死亡率更高。
女人是如此的疲憊,以至於她們停止了月經……那麼多人死了,人們的情緒變得平淡無奇,很少有人哭泣。”
列寧格勒的平民們沒有煤,沒有電,沒有食水,很快吃光了城裡所有雀鳥、老鼠及寵物,還紛紛從籬笆上偷木柴當燃料。
當所有可吃的都吃光後,城內出現人類相食的慘烈情況,以至於列寧格勒的警察組成一個特別部隊巡邏,對抓到的食人者立刻槍決。
戰後,一個11歲女孩丹妮·薩維切娃的日記被公佈,她在日記中記錄了祖母、舅父、父母和兄弟因飢餓死亡.
日記最後寫道:“每個人都死了,只剩下坦雅。”圍城結束後,小女孩也死於營養失調,她的日記最終成為紐倫堡審判的證物。
列寧格勒圍城戰共造成150萬蘇聯軍民死亡,大約60萬人死於饑荒,僅僅列寧格勒的一個墓地就埋葬了接近50萬遇難者。
如果論血腥程度、經濟破壞及人命損失,列寧格勒圍城戰超過了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更超過了東京大轟炸和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
但是值得世人敬佩的是,就算慘到如此地步,列寧格勒的軍民還是拒絕投降,沒日沒夜的生產坦克和機槍,和德國人死磕。
男人上前線,生死看淡,婦女挖戰壕,死了就埋,終於熬到了反攻,熬到了勝利。
列寧格勒被圍困時間長達900天,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奮戰,挫敗了德軍佔領列寧格勒的戰略目標.
並把強大的德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住在蘇聯西北戰場上,從而有力地支援了蘇軍在其他戰場的的勝利。
美國軍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片中評價列寧格勒戰役說:“一個將軍可以贏得一次戰役的勝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英國的《旗幟晚報》也稱頌道:“列寧格勒的抵抗乃是人類在經受不可思議的考驗中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榜樣。
在世界歷史上也許再也不能找到某種類似列寧格勒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