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賺錢和最不賺錢的家電上市公司,揭開行業多重微觀變局

最賺錢和最不賺錢的家電上市公司,揭開行業多重微觀變局

今年上半年,一大批家電上市公司賺錢,或不賺錢的背後,不只是釋放出企業經營能力、管理能力和突破能力的差異,也曝光行業和市場經營的諸多微觀變化。

何聲||撰稿

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今年上半年,面對一系列內部和外部不利因素的衝擊,家電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經營表現到底如何?

哪些企業最賺錢,哪些企業又最不賺錢,或許可以為我們洞察一些企業的經營實況,提供一個微觀的視角。

最賺錢的家電企業,分佈格局有意思

今年上半年,在家電上市公司中,最賺錢的TOP3企業,分別為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三家企業的淨利潤分別是139.28億元、63.62億元、27.81億元。有意思的是,三家企業的主營業務,均為白色家電。

如果家電圈沒有記錯,近10年以來,上述三家企業一直是中國家電上市公司中最賺錢的企業群體。當然,過去最賺錢的企業一直是格力,如今則變成了美的。同樣,海爾的賺錢能力,近年來也在顯著提升,給未來留下了想象空間。

同樣,最賺錢排名第4到6位的家電企業,也出人意料。來自小家電行業的蘇泊爾、來自彩電代工企業的兆馳股份,以及來自廚電領軍的老闆電器,淨利潤分別為6.66億元、6.15億元、6.12億元。

其中,小家電企業蘇泊爾盈利能力,令人沒有想到,竟然可以排在行業第四。因為,同為小家電的德豪潤達,淨利潤卻虧損1.83億元。當然,九陽股份的賺錢實力也不弱,達到4.18億元,排第11位。而打造網紅品牌摩飛的新寶股份,盈利4.31億元,比九陽略勝一籌,躋身家電最賺錢的企業十強。

此外,網紅小家電企業小熊電器,盈利為2.54億元,表現也不俗。而一直想出圈的老牌小家電愛仕達,盈利能力卻只有1.44億元。看來時代成就企業,也會拋棄一些企業。

最讓人沒有想到的,則是以電視代工為主業的兆馳股份,盈利能力卻遠高於品牌電視企業海信、TCL、創維、長虹、康佳等,這讓人不得不好奇:為什麼彩電企業規模越大,卻越不賺錢?當前各個主流彩電企業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比如,同樣是海信旗下企業,主營白色家電的海信家電,淨利潤為5.03億元,而主營電視業務的海信視像則為3.66億元,兩家企業都不錯。但是,在彩電市場上,海信電視是絕對一哥;在白電市場上,海信空冰洗業務並不屬於“數一數二”的地位。這也再度引發了外界的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最不賺錢的企業,意料之外的不意外

在最不賺錢的家電上市公司中,長虹系旗下就佔據兩席,還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彩電代工企業中新科技,以及唯一在中國上市的外資白電企業惠而浦,和在小家電市場上漸行漸遠的德豪潤達。

其中,中新科技與四川長虹淨利潤均為虧損2.60億元,而長虹美菱則虧損2.10億元。有意思的是,雖然中新科技主業同樣是彩電代工,但其收穫了虧損,而且目前其公司第一大股東已經走到被申請破產重整的階段,這將會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不小的影響。

同樣,長虹旗下全家電公司,以及白電公司,均收穫淨利潤的虧損,顯示出這家老牌企業如今正在重新定位家電業務在集團的戰略地位,同時其黑白電營銷整合也進入關鍵期。虧損或許只是短期現象,但是企業對於自身內部的經營能力和突破能力也需要藉機反思。

作為目前中國家電市場上,唯一上市的外資白色家電企業,惠而浦虧損額則為1.16億元。這也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新的團隊需要時間的磨合,新的策略需要落地,而且惠而浦品牌經營權在不同企業的手中,帶來的市場經營亂局,共同造就了當前的業績虧損局面。

賺錢與不賺錢背後,家電業的微觀裂變

當然,只是截取今年上半年家電企業的盈利數據,來分析家電企業賺錢能力,或者競爭實力,或許並不全面和客觀。但,這卻釋放出近年來家電產業在經營過程中的一些微觀變化。

首先,長期以來,外界總是會拿“兩極分化”形容當前家電產業的競爭格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從而推導出企業規模越大越好。但是,從企業的盈利能力來看,並不一定規模最大的企業,盈利能力最強。一些營收規模不大的專業型企業,盈利能力同樣強勁。

這也就告訴所有家電廠商們,規模化擴張不是唯一的出路,第一活下去,第二賺到錢。所以,擁有強勁的盈利能力,才是接下來很多家電廠商追求和發展的方向。真的不是盲目越大越好,而是需要在規模和利潤中間不斷尋求平衡點。否則千億巨頭也不一定能賺錢,甚至虧損。

其次,一直以來外界總是認為白電、廚電、小家電品類最賺錢,而彩電最不賺錢。但是,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便是在電視市場上,仍然有賺錢和不賺錢的企業。同樣,在白電、廚小電領域,也面臨著類似的經營問題,有企業賺的多,有企業還在虧損。顯然,盈利背後已經與品類的選擇沒有直接的對等關係,而是取決於企業的經營突破能力。

可以說,過去多年來,品類帶給家電企業發展和市場經營的紅利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家電產業在經歷政策紅利、人口紅利,以及品類紅利後。如今,隨著品類紅利的徹底消失,對於家電廠商來說,則意味著一輪基於經營變革、管理驅動的見真功時代,全面開啟。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