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未歸案,做到三點看好你的孩子


毫無疑問,“梅姨案”給本來就脆弱的人際信任帶來更深的危機。

曾幾何時我們中國,一個家庭都是幾個孩子。孩子小時滿地爬,稍大一點滿村子跑,再大一點幾個孩子打工的、學手藝的、當兵的,各尋出路;至於丟孩子,那只是存在於隱約的傳說中。

而現在情況有了很大不同。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養育孩子的成本也隨之高漲,以至於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多要孩子了。這樣以來,孩子少起來,每個家庭的一兩個孩子也就自然更加金貴。而僅有的孩子丟失,則會給家庭心理上、實質上帶來更大損失。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我們十月懷胎的孩子被不法之徒拐走呢?

1、中學之前上下學實現全流程“無縫接送”

中學之前孩子一般都是住家的,這樣最大的風險就源於從居住地到學校這段。

有些學校有校車,家長要做到,親手把孩子送到上車點,並且看著孩子上車,並交待好司機。特殊情況下,如果實在太忙抽不出身,也可以請親友幫忙送坐校車。下學時,要提前在下車點等,把孩子獨處的時間降到0。

沒有校車的,家長要自己送,並且送到學校後交給老師,放學時也是一樣。

總之,要做到孩子上學、放學的整個路程中至少有一位能夠追溯到責任的成年人照看,這點非常重要。

另外,這個過程可能時間久了會麻痺大意,但是家長朋友一定要堅持下來。畢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操心,難道要把指望押在運氣上嗎?


2、中學以後,家長要主動帶孩子多參加社會活動,增強孩子自身判斷能力

隨著孩子進入中學以後,多數學校都是全日制的,要求孩子都全天都在學校。這樣以來,無疑作為家長來說對孩子的監控能力大大減弱。

另一方面,超過10歲的孩子逐漸有了自我認知,他們對什麼都好奇。這種好奇心利於孩子對於課業、生活等方面知識的積累,同時卻也給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機。

有些家長一味地勸孩子小心再小心,甚至告誡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筆者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缺陷很明顯:我們無法預料孩子在外面會碰到什麼情況。

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湊週末、假期等機會,家長主動地帶孩子多參加社會活動。增進親子感情之餘,可以讓孩子多瞭解社會。活動過程中,要多讓孩子參與交流,並且教育孩子學會自己判斷;可能的話,還要提醒孩子,哪些方面可能會有危險,以及人際交往技巧等。

3、鼓勵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圈子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湊群玩耍非常反感,認為這樣影響學習,還容易被別的壞孩子帶偏(的確每個孩子群裡都有壞孩子)。

有些孩子會用大量網上的新潮語言,比如“吃雞”、“我太難了”、“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要靠臉吃飯”……等等。很多家長對這些用語特別反感,認為孩子說話不正經,長此以往(由於愛之深,似乎孩子的每一個細節都會讓家長聯想將來)就不得了了。

事實上,我們大可不必如此緊張。要知道,這些正是孩子們的語言。新一代的孩子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每天接觸手機、網絡等媒介工具的時間往往比跟家長在一起的時間還長,加上孩子學習力又好,就很容易學到這些新穎的東西。這些網絡新語,說實話,在筆者來看真的沒什麼不好。這就是孩子們的談資呀,也是他們獨特的交流方式。

要容許孩子有自己的圈子,甚至家長要主動地幫孩子建立自己的圈子。這樣利於他們社交能力的養成,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孩子單獨外出時的危險。

需要提醒的是,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要積極參與進去,積極發揮自己在相應領域的生活積累。這不僅是建立家長權威的過程,也是引導孩子群體向著健康、積極面靠攏的重要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