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瀋陽J-15(中文:殲-15),北約報告名稱:Flanker-X2“側衛X2”,也稱為“Flying Shark”(中文:飛鯊;拼音:Fēishā),是由瀋陽飛機公司和601研究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母研製的第4代、雙噴氣發動機、全天候、艦載戰鬥機。它是從J-11B以及對Su-33原型機的研究開發而來的。未完成的Su-33原型機T-10K-3是2001年從烏克蘭購得的,據說經過了廣泛的研究和逆向工程,之後立即開始在J-15上進行開發。雖然J-15看起來在結構上是基於Su-33原型機的,但這架本土戰鬥機採用了中國技術以及J-11B計劃的航空電子設備。2018年2月,關於接替飛機的討論出現在包括新華社和中國主要軍事報紙在內的幾家中國媒體上,討論其屬於第4代還是4.5代戰鬥機。因此,直到一款可能基於J-20或J-31的第5代繼任者開始服役為止,J-15都被視為一款過渡型艦載戰鬥機。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發展

中國曾幾次試圖從俄羅斯購買Su-33(直到2009年3月才提出了一個不成功的報價),但是,在發現中國已經研製了命名為瀋陽J-11B的蘇霍伊Su-27SK改進型之後,因違反了知識產權協議,談判在2006年破裂。然而,據中國消息人士所說,中國退出談判的原因是俄羅斯打算大批重開Su-33生產線,並堅持中國至少購買50架Su-33,而中國對此並不願意,因為其認為該機將在幾年內變得過時。因此,中國決定採用本土改型,而不是繼續組裝許可的Su-27或J-11。

J-15計劃於2006年正式啟動。J-15的副總設計師是王永慶。

首架J-15原型機於2009年8月31日進行了首飛,據信由俄羅斯提供的AL-31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飛行視頻和照片於2010年7月發佈,展示了與Su-33相同的基本機身設計。

該機於2010年5月6日進行了其模擬滑躍甲板的首次起飛。

2012年11月23日,該機在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上成功進行了首次起降。

雙座改型於2012年11月4日首飛。

最初的WS-10發動機在海洋條件下被證明是不可靠的,而早期的J-15則配備了俄羅斯製造的AL-31F。幾年後,WS-10開始量產,後期的J-15改型才逐漸用改進的WS-10替換其發動機。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設計

《洞察中國》上的一篇文章認為,J-15“可能超過或匹敵目前由地區軍隊操作的幾乎所有戰鬥機的氣動性能,但美國F-22 Raptor'猛禽'除外”,聲稱J-15的推重比可能比F/A-18E/F Super Hornet“超級大黃蜂”高出10%,翼載荷低了25%。然而,同一篇文章的其中一位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將J-15描述為非遊戲規則改變者;據信,對滑躍甲板的依賴以及中國航母加油能力的缺乏大大減少了其有效航程。中國PLA國防大學的胡思遠說:“ J-15當前的弱點是其俄羅斯製造的AL-31發動機,其動力不及美國F-35戰鬥機。”

2013年9月,總部位於北京的新浪軍事網(SMN)批評J-15的性能只不過是“撲騰的魚”,無法攜帶重型武器從“遼寧”號飛起來,“有效削弱了其攻擊範圍和火力”, 這是一項不尋常的舉動,因為其與國有媒體報道稱讚戰鬥機相矛盾。SMN報道稱,J-15能夠配備兩枚YJ-83K反艦導彈、兩枚PL-8短程空對空導彈和四枚500公斤(1,100磅)炸彈在航母上作戰,但是超過12噸的武器掛載將使其不能飛離滑躍甲板,從而禁止它攜帶較重的彈藥,例如PL-12中程空對空導彈,如果在執行空襲任務時遇到敵對戰鬥機,其就不大可能匹敵了;此外,在滿油時,它僅能攜帶兩噸武器,因此將其限制為不超過兩枚YJ-83K和兩枚PL-8。

J-15的總設計師,全國政協委員孫聰表示,J-15能夠在載彈量、作戰半徑和機動性方面與F/A-18相匹敵。然而,他在類似的陳述中說,其電子設備和作戰系統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他還指出,缺乏成熟的國產發動機成為了當前的弱點。尹卓中將則宣稱,該機的空戰能力優於F/A-18E/F Super Hornet“超級大黃蜂”。然而,他還聲稱,其攻擊陸地和海上目標的能力稍遜於F/A-18E/F;他也聲稱其電子設備符合那些第五代戰鬥機的標準。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作戰史

2012年11月25日,中國媒體宣佈,有兩架J-15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成功完成了阻攔著陸。首位降落在“遼寧”號上的飛行員叫戴明盟。飛機的生產和設計負責人羅陽於同日去世。解放軍日報指出,包括戴在內的首批五名海軍飛行員進行了J-15戰鬥機的起降。試驗和培訓計劃官員證實,艦載機和著陸飛行專用設備已經過了嚴格的試驗,並且戰鬥機可以部署在航母上。

2013年12月,中國媒體報道,已經開始帶有作戰標記處於完全作戰狀態J-15的批量生產。

2017年1月,“遼寧”號航母在首次部署到西太平洋之後返回了南海,與其裝載的J-15戰鬥機部隊一起進行了一系列的起降訓練。

2018年7月,PLAAF的張洪賀中將聲稱,中國正在研製新型艦載機,將替換J-15,由於四次墜毀和眾多技術問題的原因。該機的一個問題是,與F/A-18E/F“超級大黃蜂”的14,600公斤相比,具有17,500公斤空重的它是當前作戰中最重的艦載戰鬥機(儘管其比F-14“雄貓”19,800公斤的重量少)。在從“遼寧”號作戰起飛時,重量問題更加嚴重,由於其STOBAR起飛和回收方式,進一步限制了額定載重量。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事故

2016年4月27日,一架J-15戰鬥機在模擬航母著陸期間由於飛控系統中的問題而墜毀。飛行員張超在最後一刻從受損的飛機裡彈射了出來,後來因受傷而犧牲。

2017年4月6日,曹先建在飛控系統故障導致的墜機中倖免於難,在J-15墜毀之前幾秒鐘從飛機上彈射了出來。曹受了重傷。

央視報道,2017年8月17日,解放軍海軍飛行員袁偉與空中交通管制員協調,在其左發動機起火之後安全降落了他的J-15。飛機起飛之後不到一分鐘,一群鳥的撞擊引發了失火。消防員迅速撲滅大火。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改型

J-15:單座型。

J-15B:升級型。

J-15S:雙座型,於2012年首飛。

J-15D:裝有EW吊艙和其他電子設備的雙座型,並取消了IRST傳感器。2018年12月開始作戰試驗。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用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用途:艦載多用途戰鬥機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製造商:瀋陽飛機公司

首飛:2009年8月31日

採用:2013年

狀態:服役中

主要用戶:解放軍海軍航空兵

製造數量:截至2019年為50架

單價:截至2017年為6,100萬美元

開發自:蘇霍伊Su-33原型機、瀋陽J-11B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規格(估計)

一般特徵

機組:1或2人

長度:21.9米(71英尺10英寸)

翼展:14.7米(48英尺3英寸)

寬度:機翼摺疊7.4米(24英尺3英寸)

高度:5.92米(19英尺5英寸)

翼面積:62.04平方米(667.8平方英尺)

空重:17,500公斤(38,581磅)

總重:27,000公斤(59525磅)

最大起飛重量:33,000公斤(72,753磅)

動力裝置:2臺瀋陽WS-10加力渦扇發動機,每臺推力132千牛(30,000磅力)

性能

最大速度:2,409公里/小時(1,497英里/小時,1,301節)

轉場航程:3,500公里(2,200英里,1,900海里)

實用升限:20,000米(66,000英尺)

推重比:0.83

武器

1門攜帶150發炮彈的30毫米GSh-30-1機炮

十二個外掛架上的彈藥,包括:8枚PL-12或R-77、以及4枚PL-9或R-73空對空導彈,PL-15一旦完成試驗就將被整合。各種炸彈和火箭彈;YJ-62或Kh-41反艦導彈;YJ-91超音速反艦導彈;電子對抗(ECM)吊艙。

航空電子設備

MIL-STD-1553B雙向數據總線;AESA;玻璃座艙;液晶屏;4餘度3軸電傳操縱系統。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全球最重艦載機,瀋陽 J-15多用途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